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次韵答周沈观赏析

次韵答周沈观

清末民国初 · 陈宝琛
耻同农圃较肥硗,休暇林泉乞把茅。
槁壤及今犹望泽,危枝何处得安巢?不材老我输文木,共济须君愧苦匏。
啸傲名园春物足,看山倘更过西郊。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陈宝琛所作的《次韵答周沈观》。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才能与社会角色的思考,以及对友情和自然的向往。

首联“耻同农圃较肥硗,休暇林泉乞把茅”以自谦之语开始,诗人不愿与农夫园丁比较田地的肥沃贫瘠,而是希望在闲暇之时,能够隐居于山林之间,享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这里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颔联“槁壤及今犹望泽,危枝何处得安巢?”则表达了对当前社会环境的忧虑。诗人感叹土地干涸,仍渴望雨水滋润;树木高悬,却无处栖息。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担忧,也是对社会动荡不安的隐喻,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切关注。

颈联“不材老我输文木,共济须君愧苦匏。”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反思。他承认自己并非栋梁之才,只能像文木一样默默奉献,但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周沈观的期待,希望他能成为社会的支柱,共同渡过难关。这一联既展现了诗人的谦逊,也蕴含了对友情的珍视。

尾联“啸傲名园春物足,看山倘更过西郊。”最后,诗人想象在充满生机的名园中自由自在地生活,欣赏春天的美好景色,并且表示如果有机会,愿意再次前往西郊,继续探索自然的奥秘。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是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象征和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情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