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元日应制
隋末唐初 · 许敬宗
天正开初节,日观上重轮。
百灵滋景祚,万玉庆惟新。
待旦敷玄造,韬旒御紫宸。
武帐临光宅,文卫象钩陈。
广庭扬九奏,大帛丽三辰。
发生同化育,播物体陶钧。
霜空澄晓气,霞景瑩芳春。
德辉覃率土,相贺奉还淳。
百灵滋景祚,万玉庆惟新。
待旦敷玄造,韬旒御紫宸。
武帐临光宅,文卫象钩陈。
广庭扬九奏,大帛丽三辰。
发生同化育,播物体陶钧。
霜空澄晓气,霞景瑩芳春。
德辉覃率土,相贺奉还淳。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天正:新春时节正式开始。开初节:开始的第一个节日。
日观:泰山观日出的地方,这里比喻高处。
上重轮:形容太阳如同两个车轮叠加,升起的样子。
百灵:众多神灵。
滋:滋养,促进。
景祚:皇朝的福运。
万玉:众多美好的事物。
庆惟新:共同庆祝新的开始。
待旦:等待天明。
敷:展开,铺开。
玄造:深奥的创造,指大自然或皇权的运作。
韬旒:隐藏帝王的威严,‘旒’指帝王礼帽前的串珠。
紫宸:皇宫深处,帝王所居之处。
武帐:武将的营帐。
光宅:光辉的宫殿,喻指皇居。
文卫:文官的护卫。
象钩陈:像星宿钩陈(星座名)一样排列,形容队列整齐。
广庭:广阔的宫廷庭院。
九奏:古代的多部乐曲合奏。
大帛:华丽的丝绸。
三辰:日、月、星。
发生:生长发育。
同化育:一同被养育,比喻万物共生。
播物体:散布物体,比喻万物生成。
陶钧:陶匠的转轮,比喻造物的力量。
霜空:霜冷的天空。
澄晓气:澄清的拂晓气息。
霞景:彩霞。
莹芳春:映照着芬芳的春天。
德辉:德行的光辉。
覃:遍,延及。
率土:全土,指全国。
相贺:互相祝贺。
还淳:回归淳朴,恢复本真。
翻译
天空正展示着新春的首个节日,太阳在日观峰上升起,如同双重车轮。众神滋养着皇朝的繁荣,万千美好的事物共同庆祝这崭新的一刻。
等待黎明展开深邃的创造,帝王隐藏威严统治着皇宫深处。
武将的营帐靠近光辉的宫殿,文官的护卫队列如星宿般整齐。
广阔的庭院中演奏着九部乐曲,华丽的丝绸映衬着日月星三辰。
万物生长如同养育一般同步,天地间的一切仿佛被陶匠的转轮塑造。
霜冷的天空澄清了拂晓的气息,彩霞映照着芬芳的春色。
德行之光遍洒全土,人们相互祝贺回归淳朴的时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庄重而又祥和的宫廷景象,通过对天文、节气、自然景物以及宫廷礼仪的细腻描述,展现了一种国家安定、君臣和谐的理想状态。
“天正开初节,日观上重轮。”开篇即强调了时间的重要性,描绘出一个新的开始,并且通过对太阳位置的观测来确立节气的到来,这是古代中国对自然规律和时间秩序的尊崇。
“百灵滋景祚,万玉庆惟新。”这里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将自然界的美好与祥瑞相联系,表达了一种普遍的喜悦之情,庆贺着新的开始。
“待旦敷玄造,韬旒御紫宸。”这两句则转向宫廷礼仪的描述,“待旦”暗示了等待天亮进行某些重大活动,而“敷玄造”与“韬旒御紫宸”则描绘出皇帝在正式场合中的威严形象,通过对服饰和车驾的详细描写,突出了皇权的庄重。
诗中后半部分继续强调了国家的繁荣与君臣之间的和谐关系,如“广庭扬九奏,大帛丽三辰。”这里的“广庭”、“九奏”、“大帛”、“三辰”都体现出一种宏大的礼仪场面,彰显着国家的富足与文化的繁荣。
最后,“发生同化育,播物体陶钧。”则是对自然生长和万物更新的描写,而“霜空澄晓气,霞景莹芳春。”则表现了一个清新的早晨场景,通过对气氛与光影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节日、自然界、宫廷礼仪以及君臣关系的详尽描写,构建了一幅理想化的社会和谐图景,是一首典型的宴会应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