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他年鸣凤曾为瑞,何处甘棠不作阴全文

他年鸣凤曾为瑞,何处甘棠不作阴

出处:《送华大参文光
明 · 邵宝
兵戈销尽蜀江深,甘雨和风使者临。
宽得一分非小惠,远从三殿是佳音。
他年鸣凤曾为瑞,何处甘棠不作阴
提学分司如我问,古梅花下忆论心。

鉴赏

这首诗《送华大参文光(其二)》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通过描绘战争消逝后和平景象的恢复,以及甘霖与和风的降临,展现了对官员华大参文光的赞美与祝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兵戈销尽”、“蜀江深”、“甘雨和风”等,营造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表达了对社会安定、自然和谐的美好愿景。

首联“兵戈销尽蜀江深,甘雨和风使者临”,开篇即以“兵戈销尽”描绘出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景象,“蜀江深”则暗示着这片土地的深远与历史的沉淀。接着,“甘雨和风使者临”一句,巧妙地将华大参文光比作带来甘霖与和风的使者,象征着他为地方带来的福祉与和谐。

颔联“宽得一分非小惠,远从三殿是佳音”,进一步赞扬华大参文光的政绩与德行。这里的“宽得一分”不仅指政策上的适度宽松,更蕴含着对民众生活的关怀与体恤。“远从三殿是佳音”则表明他的政绩得到了高层的认可,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信息。

颈联“他年鸣凤曾为瑞,何处甘棠不作阴”,运用了“鸣凤”与“甘棠”的典故,前者比喻华大参文光的才华与品德如同凤凰般珍贵,后者则借用了“甘棠”这一象征官员德政的植物,表达对其政绩的肯定与赞誉。这两句诗寓意深远,既是对华大参文光个人品质的褒扬,也是对未来社会风气的期许。

尾联“提学分司如我问,古梅花下忆论心”,以一种谦逊的态度,表达了对华大参文光的敬仰之情。通过“提学分司”这一细节,暗示了双方在学术或政务上的交流与合作,而“古梅花下忆论心”则营造了一种高雅、温馨的对话场景,体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与君子之交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华大参文光形象的塑造,以及对社会和谐、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政治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邵宝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