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畏奔海窟,一畏巢松株
出处:《和永叔内翰思白兔答忆鹤杂言》
宋 · 梅尧臣
醉翁在东堂,为他栽桂树。
待将枝条与人折,忆著家中玉色兔。
夜看明月海上来,光彩离离入庭户。
且问常娥一借观,翁家虽有来无路。
常娥对面几万里,不声渐渐西南去。
是时翁生怀抱恶,却恨陆机先忆鹤。
致令亦念眼迷离,不似傍池能饮啄。
始忧兔饥僮失哺,又恐白毛尘土污。
仍不如鹤有浅泉,自在引吭时刷羽。
花前举翅鼓春风,只待公归向朝暮。
我闻二公趣向殊,一养月中物,一养华亭雏。
一畏奔海窟,一畏巢松株。
我虽老矣无物惑,欲去东家看舞姝。
待将枝条与人折,忆著家中玉色兔。
夜看明月海上来,光彩离离入庭户。
且问常娥一借观,翁家虽有来无路。
常娥对面几万里,不声渐渐西南去。
是时翁生怀抱恶,却恨陆机先忆鹤。
致令亦念眼迷离,不似傍池能饮啄。
始忧兔饥僮失哺,又恐白毛尘土污。
仍不如鹤有浅泉,自在引吭时刷羽。
花前举翅鼓春风,只待公归向朝暮。
我闻二公趣向殊,一养月中物,一养华亭雏。
一畏奔海窟,一畏巢松株。
我虽老矣无物惑,欲去东家看舞姝。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和永叔内翰思白兔答忆鹤杂言》,通过对醉翁栽种桂树并期待分享其美景的情景描述,引出对白兔和仙鹤的联想。诗人以醉翁自比,表达了对家中白兔的思念,想象着月光下兔子的皎洁形象。接着,诗人借用嫦娥的典故,感叹距离遥远,无法亲近。同时,通过对比白兔与仙鹤的生活,揭示了两者不同的命运:白兔需担忧饥饿和环境,而鹤则能在清泉边自由鸣叫。
诗中还提及了两位古人,陆机和永叔(欧阳修),他们分别养有白兔和鹤,暗示了不同的生活情趣和忧虑。诗人虽然年迈,但并未被外界所惑,表达了想去东家欣赏佳人的愿望,同时也暗含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白兔和鹤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友情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