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边人寄董师书,别我却入天合居
出处:《送天台吴蟾友奉董宗师命主桐柏观》
明 · 贝琼
天台之山四万八千丈,中有飞仙共来往。
东方未白天鸡号,扶桑赤日三更上。
山人曾识玉蟾翁,丹砂九返面如童。
吹笙醉跨千年鹤,朝上崆峒暮庐霍。
葛洪井西松树老,子晋台下桃花落。
日边人寄董师书,别我却入天合居。
麻姑相见已白发,蓬莱弱水人何如。
我亦张帆上南斗,餐霞有诀能相授。
青天更约借龙骑,福地应知今虎守。
东方未白天鸡号,扶桑赤日三更上。
山人曾识玉蟾翁,丹砂九返面如童。
吹笙醉跨千年鹤,朝上崆峒暮庐霍。
葛洪井西松树老,子晋台下桃花落。
日边人寄董师书,别我却入天合居。
麻姑相见已白发,蓬莱弱水人何如。
我亦张帆上南斗,餐霞有诀能相授。
青天更约借龙骑,福地应知今虎守。
鉴赏
此诗描绘了天台山的壮丽景象与仙人往来的情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开篇以“天台之山四万八千丈”起笔,将天台山的高峻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随后通过“中有飞仙共来往”一句,引入仙人的世界,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接着,诗人运用“东方未白天鸡号,扶桑赤日三更上”描绘了一幅晨曦初现、万物苏醒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仙境般的宁静与神秘。通过“山人曾识玉蟾翁,丹砂九返面如童”这一句,不仅展现了仙人的不老之态,也暗示了修仙之路的奇妙与可能。
“吹笙醉跨千年鹤,朝上崆峒暮庐霍”则描绘了仙人们自在逍遥的生活状态,他们或吹笙而歌,或骑鹤飞翔,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自由与快乐。而“葛洪井西松树老,子晋台下桃花落”两句,则通过自然界的变迁,隐喻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最后,“日边人寄董师书,别我却入天合居。麻姑相见已白发,蓬莱弱水人何如”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仙界生活的向往。而“我亦张帆上南斗,餐霞有诀能相授。青天更约借龙骑,福地应知今虎守”则是诗人自述的决心与期待,希望能够追随友人,一同探索仙界的奥秘,获得长生不老之术,并在福地中得到守护。
整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天台山的神秘与美丽,以及对仙人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