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义必踊跃,于利岂苟且
出处:《赠萧大庆教谕诗》
明 · 杨士奇
西昌邑东南,桃源擅潇洒。
萧氏所世居,彬彬见文雅。
我识斯贤翁,魁厚称长者。
昔在元季时,寇敚充四野。
翁奋捐帑藏,保障厥邻社。
其季安敬甫,清襟浩倾泻。
惜哉不永年,乡闾共嗟咤。
德邻自幼孤,好学出陶冶。
于义必踊跃,于利岂苟且。
穰也有凤毛,幼学勤不舍。
黄卷三万轴,一目数行下。
诜诜群伦中,指谓千里马。
昨领乡书升,会试登榜亚。
除授金乡邑,饯别持杯斝。
索我赠行言,顾我今衰也。
惟敩学之半,黾勉无自假。
德义士所珍,富贵直土苴。
勖哉务进脩,勿言知者寡。
诲人在善诱,不在楚与夏。
愚直苟不遗,可用膺纯嘏。
萧氏所世居,彬彬见文雅。
我识斯贤翁,魁厚称长者。
昔在元季时,寇敚充四野。
翁奋捐帑藏,保障厥邻社。
其季安敬甫,清襟浩倾泻。
惜哉不永年,乡闾共嗟咤。
德邻自幼孤,好学出陶冶。
于义必踊跃,于利岂苟且。
穰也有凤毛,幼学勤不舍。
黄卷三万轴,一目数行下。
诜诜群伦中,指谓千里马。
昨领乡书升,会试登榜亚。
除授金乡邑,饯别持杯斝。
索我赠行言,顾我今衰也。
惟敩学之半,黾勉无自假。
德义士所珍,富贵直土苴。
勖哉务进脩,勿言知者寡。
诲人在善诱,不在楚与夏。
愚直苟不遗,可用膺纯嘏。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名为《赠萧大庆教谕诗》。诗中赞美了萧氏家族的文雅风范和世代传承的美德。诗中提到的“西昌邑东南,桃源擅潇洒”描绘了桃源般的宁静生活场景,象征着萧氏家族的隐逸与高洁。
接着,诗人赞扬了萧氏家族的先辈们在元末动荡时期,以慷慨解囊保护邻里,展现了他们的勇敢与担当。诗中特别提到了萧氏家族的后人,如安敬甫的清廉与慷慨,以及德邻的勤奋好学,这些品质在诗中被高度赞扬。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年轻一代的期待与鼓励,如德邻的儿子穰有,被比喻为“千里马”,预示着他将拥有远大的前程。诗中还提到了德邻的侄子,通过勤奋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被比作“黄卷三万轴,一目数行下”的学者。
最后,诗人对德邻给予了深厚的祝福,希望他能继续努力学习,无论外界如何变化,都应坚守道德与学问的追求。同时,诗人也提醒德邻,真正的财富在于德义而非富贵,鼓励他以教导他人向善为己任,不应受到传统礼法的束缚。
整首诗通过对萧氏家族美德的颂扬,以及对年轻一代的期待与鼓励,体现了明代社会对于教育、品德与个人成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