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蟏蛸丝已断,喜母更无期全文

蟏蛸丝已断,喜母更无期

出处:《癸酉秋怀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叶叶啼痕湿,非关清露滋。
栽培垂老日,黄落未寒时。
虫食何曾苦,蝉嘶不自知。
蟏蛸丝已断,喜母更无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落叶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感慨与自然界的微妙互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叶在风中摇曳,仿佛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和生命的哀愁。"叶叶啼痕湿",生动地展现了秋叶上凝聚的露珠,如同它们哭泣的痕迹,渲染出一种凄凉而哀婉的氛围。

接着,“非关清露滋”一句,转折中透露出诗人对落叶之美的独特见解,不是因为清露的滋润才显得美丽,而是它们在自然规律下的凋零,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美。这种美,超越了表面的物质形态,触及到了生命与时间的本质。

“栽培垂老日,黄落未寒时”,将落叶置于人生的终章与季节的过渡之中,暗示了生命的衰败与自然的循环。垂老的日,象征着生命的尽头;未寒之时,预示着新的开始。这一对比,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虫食何曾苦,蝉嘶不自知”,通过昆虫与蝉的视角,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过程的理解。虫食叶肉,对于虫子而言,是生存的本能,而非痛苦;蝉的鸣叫,是它生命的歌唱,却未必意识到自己的命运。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生物行为的观察,也是对人类自身存在的反思。

最后,“蟏蛸丝已断,喜母更无期”,以蜘蛛网的断裂和失去母亲的喜蛛(一种蜘蛛)为喻,表达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蜘蛛网的断裂象征着联系的中断,失去母亲的喜蛛则意味着孤独与无助。这一句,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类的情感紧密相连,引发了对生命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深层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叶、昆虫、蜘蛛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以及对生命、时间、命运的哲学思考,展现了一种深邃而富有哲理的美学境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