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乎尽忠孝,守名节,保禄位,教子孙,勿坠于箕裘
出处:《赵通判请赞观音》
宋 · 释心月
轮数珠,泛莲舟。
觉天云静,性海风休。
以悲为心,救众生苦。
以慈为眼,观众生忧。
众生何忧,忧忘内修。
众生何苦,苦于外求。
故现宰官身,所说宰官法。
不出乎尽忠孝,守名节,保禄位,教子孙,勿坠于箕裘。
夫如是普门一十九类,楞严三十二应,熙怡微笑,唯唯点头。
公堂日永篆烟浮,誓与慈容同去留。
觉天云静,性海风休。
以悲为心,救众生苦。
以慈为眼,观众生忧。
众生何忧,忧忘内修。
众生何苦,苦于外求。
故现宰官身,所说宰官法。
不出乎尽忠孝,守名节,保禄位,教子孙,勿坠于箕裘。
夫如是普门一十九类,楞严三十二应,熙怡微笑,唯唯点头。
公堂日永篆烟浮,誓与慈容同去留。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心月为赵通判所作的一篇观音赞,通过描绘观音菩萨的形象和修行理念,表达了对赵通判公正无私、慈悲为怀的赞赏。诗人运用了佛教中的象征手法,如“轮数珠”、“泛莲舟”象征观音菩萨的智慧和清净,“觉天云静,性海风休”则描绘出宁静祥和的意境。观音菩萨以悲悯之心解救众生之苦,以慈悲之眼关注众生之忧,强调内心的修炼和对外在欲望的超越。
诗中提到的“宰官身”、“宰官法”暗指赵通判身为官员,其职责在于尽忠尽孝,维护社会秩序,教育后代,保持良好的品行和地位。观音菩萨的普门示现和三十二应,表明她能适应各种身份和环境,以不同方式度化众生。
最后,诗人以“公堂日永篆烟浮”描绘赵通判的政务繁忙,但他的慈颜始终如一,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赞美,愿他的慈悲精神与观音菩萨的慈容一同长存。整首诗语言简洁,内涵丰富,展现了作者对赵通判品德的赞扬和对观音菩萨智慧慈悲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