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却笑虎丘石,夜半不忆寒山钟
出处:《送北禅释天泉长老入燕》
宋末元初 · 陆文圭
金身梦觉白马东,西来禅教各一宗。
讲师高据狮子座,缁素群集惊盲聋。
天华咫尺飞坠地,夜烛神光满室红。
远师道林嗣宗风,专谈义学离禅锋。
三叶五性总超诣,一枝擘与天泉翁。
不泥筌蹄求解脱,不执文字迷本空。
黄梅四月上卢龙,骑驴不下莫相逢。
徐州麦饭足可饱,青州布衫谁与缝。
卢沟桥边石头滑,飞锡径入明光宫。
手挥玉麈天颜喜,身被红绡帝渥浓。
回头却笑虎丘石,夜半不忆寒山钟。
君不见懒残昔住衡山峰,使者召之终不从,天寒垂涕石窟中。
讲师高据狮子座,缁素群集惊盲聋。
天华咫尺飞坠地,夜烛神光满室红。
远师道林嗣宗风,专谈义学离禅锋。
三叶五性总超诣,一枝擘与天泉翁。
不泥筌蹄求解脱,不执文字迷本空。
黄梅四月上卢龙,骑驴不下莫相逢。
徐州麦饭足可饱,青州布衫谁与缝。
卢沟桥边石头滑,飞锡径入明光宫。
手挥玉麈天颜喜,身被红绡帝渥浓。
回头却笑虎丘石,夜半不忆寒山钟。
君不见懒残昔住衡山峰,使者召之终不从,天寒垂涕石窟中。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金身:佛像或得道者的象征。梦觉:梦中醒来。
禅教: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
讲师:佛教导师。
狮子座:比喻威严或崇高地位。
缁素:僧俗。
咫尺:极近的距离。
夜烛:夜晚的烛光。
道林:古代著名佛教丛林。
嗣宗风:继承前代风格。
义学:儒家学问。
禅锋:禅宗的锐利观点。
天泉翁:可能指某位尊者。
筌蹄:捕鱼和驾车的工具,比喻言辞、方法。
卢龙:地名,此处指卢龙寺。
虎丘石:苏州一处名胜。
寒山钟:寒山寺的钟声。
衡山峰:中国著名的山峰。
使者:朝廷或宗教的使者。
翻译
白马东边梦境醒,东西禅法各不同。讲师居高如狮王,僧俗聚集皆震惊。
天边星辰近地面,夜灯神光照红室。
远承道林风,专注义学非禅意。
三性五叶皆超脱,一枝分予天泉翁。
不拘泥于言辞,追求解脱不执着。
四月黄梅访卢龙,骑驴未下勿相逢。
徐州麦饭足温饱,青州布衫无人缝。
卢沟桥边石路滑,锡杖直入明光宫。
手持玉麈显喜悦,身披红绡受恩宠。
回首笑看虎丘石,夜深不念寒山钟。
你可知懒残昔居衡山,召他不应泪流长,寒冬石窟心悲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陆文圭为送别北禅释天泉长老前往燕地所作,以梦境和寓言的方式表达了对长老的敬仰与祝福。首句“金身梦觉白马东”描绘了长老如佛般醒来,踏上东行之路的形象。接下来的诗句通过狮子座讲师和群僧聚集的场景,象征长老在禅学界的威望和影响力。
“天华咫尺飞坠地,夜烛神光满室红”运用夸张手法,形容长老佛法如神光照亮了整个房间,令人震撼。长老继承了道林嗣宗的禅风,专注于义学而非仅仅追求禅定,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深度。
“三叶五性总超诣,一枝擘与天泉翁”赞美长老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以及他与天泉翁的师徒情谊。后半部分则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如“徐州麦饭”、“青州布衫”,展现了长老朴素的生活态度。
最后,诗中提到卢沟桥、明光宫等地点,暗示长老的行程,而“手挥玉麈天颜喜,身被红绡帝渥浓”则描绘了长老受到皇帝的尊崇。结尾以懒残禅师的典故收束,表达对长老坚守清修、不慕名利的敬佩。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生动,富有象征和比喻,既表达了对长老的敬仰,也寓含了对禅学修行的理解和对人生道路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