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缈仙踪未可非,至今犹说彩云飞
出处:《丹灶峰》
明 · 王世贞
缥缈仙踪未可非,至今犹说彩云飞。
祇愁天地终须尽,炼得丹成无处归。
祇愁天地终须尽,炼得丹成无处归。
鉴赏
这首诗《丹灶峰》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通过“缥缈仙踪”、“彩云飞”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飘渺空灵的意境,表达了对仙人行踪的向往与对永恒不灭的追求。
首句“缥缈仙踪未可非”,以“缥缈”形容仙人的行踪,既暗示了仙人难以捉摸、超脱尘世的特点,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仙人存在可能性的肯定态度。“未可非”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肯定,似乎在说即使是缥缈难寻的仙踪,也值得我们去追寻和认可。
次句“至今犹说彩云飞”,延续了前一句的飘逸氛围,将仙人的行踪比作“彩云飞”,形象地描绘出仙人如同彩虹般绚烂而短暂的出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同时,“犹说”二字又带有一种历史感,仿佛这些关于仙人的传说流传至今,依然被人津津乐道。
后两句“祇愁天地终须尽,炼得丹成无处归”,则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生命的终极问题。诗人担忧的是,即便仙人能够通过修炼得到长生不老之术(“炼得丹成”),但当天地最终消亡之时,仙人们又将何去何从?这里不仅体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也反映了对宇宙终极命运的忧虑。
整体而言,《丹灶峰》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于仙人世界和生命本质的探索与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明代文人心中对超越现实、追求永恒的一种艺术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