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濯缨处,渔父爱沧浪
出处:《西陵怀灵一上人兼寄朱放》
唐 · 张南史
淮海风涛起,江关忧思长。
同悲鹊绕树,独坐雁随阳。
山晚云藏雪,汀寒月照霜。
由来濯缨处,渔父爱沧浪。
同悲鹊绕树,独坐雁随阳。
山晚云藏雪,汀寒月照霜。
由来濯缨处,渔父爱沧浪。
拼音版原文
翻译
淮海的风浪开始翻腾,江海关隘的忧虑绵长。同样为喜鹊绕树的悲伤,独自坐着看大雁追随着阳光。
傍晚山峦被云雾遮住雪景,水边冷月映照着寒霜。
自古以来,人们在清流中洗涤冠缨的地方,渔夫却偏爱那苍茫的沧浪之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忧思与孤独的情感。"淮海风涛起,江关忧思长"一句,通过对淮河、海洋之风波和江边关隘之悠长思念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心中的愁绪纷繁。
"同悲鹊绕树,独坐雁随阳"则是说尽管与其他悲鸣共享这份忧伤,但最终还是孤身一人,在寒冷的阳光下守望着大雁的踪迹。这两句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孤寂感和对自然的依赖。
接下来的"山晚云藏雪,汀寒月照霜"表明了时间已是傍晚时分,山中积雪被晚霞所覆盖,而河岸上的寒冷在清辉之下的霜花映衬下更加显著。这两句强调了季节的转换和自然景象的苛酷。
最后"由来濯缨处,渔父爱沧浪"则是表达诗人对历史上那些在江河边洗濯衣物的地方产生共鸣,以及对渔夫(渔民)之所爱——那奔腾不息的波涛的赞美。这两句通过对古人的生活场景和对自然力量的尊重,传递了一种超越时间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大自然的细腻描绘,以及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