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伏日思早归,长饥不及侏儒腹
出处:《依韵奉和永叔社日》
宋 · 梅尧臣
玉卵不吞龙嗜肉,燕子成儿去华屋。
老枥半黄田鼓鸣,树下宰平谁似玉。
茂陵长说泣秋风,王母惜传双鬓绿。
东方伏日思早归,长饥不及侏儒腹。
豮豕新烹白醪熟,奋衣地坐无拘束。
骊山夜寒坑底哭,漫把漆书留冢竹。
老枥半黄田鼓鸣,树下宰平谁似玉。
茂陵长说泣秋风,王母惜传双鬓绿。
东方伏日思早归,长饥不及侏儒腹。
豮豕新烹白醪熟,奋衣地坐无拘束。
骊山夜寒坑底哭,漫把漆书留冢竹。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玉:比喻有高尚品质的人。龙:古代神话中的神兽。
燕子:小型鸟类。
华屋:华丽的房屋。
枥:老马槽。
田鼓鸣:田野中的牛羊叫声。
宰平:宰相。
茂陵:汉武帝陵墓。
秋风:象征哀愁。
王母:古代神话中的西王母。
双鬓绿:形容青春未老。
东方伏日:东方升起的太阳。
侏儒:身材矮小的人。
豮豕:阉割过的猪。
白醪熟:酿好的白酒。
奋衣:脱下衣服。
拘束:束缚,拘谨。
骊山:秦始皇陵。
坑底哭:暗指阿房宫的毁灭。
漆书:用漆书写的文字。
冢竹:墓地的竹简。
翻译
龙不吞玉卵,燕子育雏离豪宅。老马疲惫田中鸣,树下宰相如美玉。
茂陵往事秋风悲,王母青春双鬓衰。
东方红日盼归期,长久饥饿不如矮人饱。
猪烹新酿酒已熟,豪放衣衫无拘束。
骊山深夜坑边哭,空留漆书墓竹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生活场景与感慨。首句“玉卵不吞龙嗜肉”可能暗指贵族之家的奢华,暗示主人公对权势的淡泊。次句“燕子成儿去华屋”则以燕子离开华丽的屋檐比喻世事变迁,人生无常。接着,“老枥半黄田鼓鸣”描绘了乡村的田园生活,田间鼓声象征着农事活动。
“树下宰平谁似玉”一句,将宰割者比作美玉,赞美其公正无私。诗人提到“茂陵长说泣秋风”,借汉武帝茂陵的典故表达历史沧桑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哀叹。“王母惜传双鬓绿”则借王母的神话,感叹青春易逝。
“东方伏日思早归”表达了诗人对回归自然、简朴生活的向往,而“长饥不及侏儒腹”则以反语形式,流露出对权贵生活的厌倦和对平民生活的羡慕。
后两句“豮豕新烹白醪熟,奋衣地坐无拘束”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自由自在生活,猪烹酒熟,无拘无束。最后,“骊山夜寒坑底哭,漫把漆书留冢竹”以秦始皇陵的典故结尾,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感慨,以及对身后留名的轻视。
整体来看,梅尧臣在这首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对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