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头陀会语言,舌根流利口阑珊
出处:《戏呈凤凰长老用师》
宋 · 文同
七十头陀会语言,舌根流利口阑珊。
罗浮居士最难奈,稳把无弦琴与弹。
罗浮居士最难奈,稳把无弦琴与弹。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七十头陀:僧人的别称,指修行者。语言:各种语言。
舌根:舌头。
流利:熟练、流畅。
口阑珊:言语迟缓,不那么伶俐。
罗浮居士:罗浮山的居士,可能是一位隐士或修行者。
最难奈:难以应对,难以对付。
稳把:稳稳地握住。
无弦琴:象征性或寓言性的乐器,暗示无需外在事物也能演奏。
弹:弹奏。
翻译
有位名叫七十头陀的僧人能说多种语言,他的舌头灵活,但言语已显苍老。罗浮居士最让人难以应付,他却能稳稳地弹奏那张没有弦的琴。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文同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佛学和禅宗语言艺术的深刻理解与巧妙运用。诗中的“七十头陀会语言”指的是佛教高僧头陀通过冥想达到了极高的语言境界,他们的话语如同流水般顺畅而富有哲理。"舌根流利口阑珊"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语言艺术,如同泉水从舌尖流出,充满了智慧和启迪之音。
“罗浮居士最难奈”中,罗浮指的是道教名山罗浮山,居士通常是指隐逸于山林的文人或宗师。这里诗人通过设问表达了即使是生活在清幽山林中的修行者,也很难抵抗这种语言艺术的魅力。
最后,“稳把无弦琴与弹”则是一个深刻的比喻,意指即便没有实质的琴弦,诗人也能通过内心的智慧和灵感演奏出美妙绝伦的声音。这不仅是对语言艺术的颂扬,也反映了禅宗“无言之教”的思想,即在无声中传达深邃的佛理。
综上所述,这首诗展示了文同在禅语和佛学上的造诣,以及他对于语言与心灵交流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