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荦想超文字外,低徊却寄语言中
出处:《寄无为军张居士》
宋 · 王安石
南阳居士月城翁,曾习禅那问色空。
卓荦想超文字外,低徊却寄语言中。
真心妙道终无二,末学殊方自不同。
此理世间多未悟,因君往往叹西风。
卓荦想超文字外,低徊却寄语言中。
真心妙道终无二,末学殊方自不同。
此理世间多未悟,因君往往叹西风。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作,名为《寄无为军张居士》。王安石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张居士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于禅理和真心妙道的深刻理解。
首句“南阳居士月城翁”直接点出受赠者张居士的地位和所处,南阳居士指的是张居士,他可能是居住在南阳一带的人物,而月城翁则是他的别称。接下来的“曾习禅那问色空”表明张居士曾经研习过禅宗,对于色空之理有所探讨,展现了他对佛学的深入研究。
第三句“卓荦想超文字外”显示出诗人对于张居士超越世俗文字、达到更高境界的赞赏。紧接着的“低徊却寄语言中”则表达了一种相反的情感,似乎是在说尽管有超脱语言之上的追求,但最终还是要回到可以沟通的语言层面上来。
“真心妙道终无二”这一句强调了禅宗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即真心和妙道是不可分割、统一的。下一句“末学殊方自不同”则表达了一种对于末世之人(即后来的修行者)可能无法完全理解这份真理的感慨,同时也强调了张居士在这个层面上的特殊性。
最后两句,“此理世间多未悟,因君往往叹西风”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深邃道理在世间难以被大众理解的无奈,以及因为这份理解而对张居士频繁地发出感慨,仿佛是在感叹那吹拂过心灵的西风。
王安石通过这首诗,以一种既敬仰又亲切的态度,表达了他对于张居士修为和智慧的认可,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对世间人难以触及真理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