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坐直视听,戆行失踪蹊
舟行素冰折,声作青瑶嘶。
绿水结绿玉,白波生白圭。
明明宝镜中,物物天照齐。
仄步下危曲,攀枯闻孀啼。
霜芬稍消歇,凝景微茫齐。
痴坐直视听,戆行失踪蹊。
岸童斸棘劳,语言多悲悽。
注释
岸边:河边。孟氏庄:孟家庄园。
素冰:冻结的河面。
青瑶:青色的美玉。
绿玉:绿色的玉石。
白圭:洁白如圭的浪花。
明明:明亮清晰。
岸童:岸边的孩子。
斸棘:挖掘荆棘。
悲悽:悲伤凄凉。
翻译
在洛阳城边的道路上,孟家庄园前有一条溪流。小船在冻结的河面上行驶,发出像青瑶鸣叫般的声音。
碧绿的水结成绿色的玉,白色的浪花如同白圭般生起。
清澈如镜的水面,万物映照得清晰可见,仿佛天光照耀。
沿着崎岖的小路小心下行,还能听到孤独寡妇的哀泣声。
霜气带来的香气渐渐消散,景色变得模糊不清。
我呆坐着,全神贯注于听觉和视觉,行为显得有些痴傻,迷失了路径。
岸边的孩子们辛苦地挖掘荆棘,他们的言语充满了悲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洛阳岸边的静谧景象。"洛阳岸边道,孟氏庄前溪"一句直接将读者带入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这里的“道”与“溪”并列,既指出了地理位置,也勾勒出一种静寂的氛围。
接下来的"舟行素冰折,声作青瑶嘶"描述了船只在结冰的河面上移动时发出的声音,如同青玉破碎的声音,这不仅形象地描绘出了冬日的严寒,也通过“嘶”字传达出一种裂帛之声,使人耳目一新。
"绿水结绿玉,白波生白圭"则是对冰河景色的进一步描写。这里的“绿玉”与“白圭”都是用来形容冰的,它们不仅指出了冰的颜色,也使人联想到其坚硬无比,如宝石一般。
"明明宝镜中,物物天照齐"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将河面比作一面明亮的宝镜,每一个景物都映照得清晰而完整,这里的“明明”与“物物”重复使用,增添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仄步下危曲,攀枯闻孀啼"则描绘了诗人在崎岖不平的小路上行走时的景象。这里的“仄步”和“攀枯”都表现出一种艰难和小心翼翼,而“孀啼”则是对鸟鸣声的形容,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严寒冬日中所体验到的孤独与静谧。
"霜芬稍消歇,凝景微茫齐"这句则是对冬日景色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霜芬”指的是冰凌,而“凝景”则是说诗人凝视着眼前的风景,这里的“微茫”字眼传达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朦胧美感。
"痴坐直视听,戆行失踪蹊"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界中忘我之境。这里的“痴坐”与“直视听”都表现出了诗人的专注和沉醉,而“戆行失踪蹊”则是对这种状态下行动时所呈现出的不经意间的迷茫感。
最后,“岸童斸棘劳,语言多悲悽”则是对周围环境中孩童劳作景象的描写。这里的“岸童”、“斸棘”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而“语言多悲悽”则透露出一种对于童年劳作命运的哀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好境界,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对于生活中不幸儿童命运的同情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