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采山上薇,暮采山上薇
出处:《续古诗十首 其三》
唐 · 白居易
朝采山上薇,暮采山上薇。
岁晏薇亦尽,饥来何所为。
坐饮白石水,手把青松枝。
击节独长歌,其声清且悲。
枥马非不肥,所苦常絷维。
豢豕非不饱,所忧竟为牺。
行行歌此曲,以慰常苦饥。
岁晏薇亦尽,饥来何所为。
坐饮白石水,手把青松枝。
击节独长歌,其声清且悲。
枥马非不肥,所苦常絷维。
豢豕非不饱,所忧竟为牺。
行行歌此曲,以慰常苦饥。
注释
朝:早晨。采:采摘。
薇:一种野菜。
暮:傍晚。
岁晏:年末,岁晚。
薇亦尽:薇菜也采完了。
饥来:饥饿来临。
何所为:能做什么。
坐饮:坐着喝水。
白石水:清澈的山泉水。
手把:手持。
青松枝:青松的树枝。
击节:打拍子。
独长歌:独自唱长歌。
其声:歌声。
清且悲:清脆而悲哀。
枥马:被拴住的马。
非不肥:并非不肥壮。
絷维:束缚, 系绊。
豢豕:喂养的猪。
非不饱:并非不饱食。
竟为牺:最终成为祭祀的牺牲。
行行:行路的样子,此处指边走边。
歌此曲:歌唱这首曲子。
以慰:以此安慰。
常苦饥:常常忍受饥饿。
翻译
早晨在山上采薇菜,傍晚还在山上采薇菜。年岁晚了薇菜也快采完,饥饿来临能有何作为。
坐着喝白石上的水,手握着青松的枝条。
独自击节唱起长歌,声音凄清又悲哀。
马并非不够肥壮,但常常被束缚无法自由。
猪并非不够肥美,却担忧最终成为祭品。
边走边唱这支曲子,以此安慰常常忍受饥饿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中隐者在贫困中的生活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和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
“朝采山上薇,暮采山上薇。”开篇两句就设定了隐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生活状态。"岁晏薇亦尽,饥来何所为。"随后诗人提到了即将到来的困境和无奈,这里的“岁晏”指的是年末,隐含着一年一度的收成不佳,而“薇”可能代表了山中的野菜,暗示生活的艰辛。
接下来的“坐饮白石水,手把青松枝。”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安慰的情景。这里的“白石水”和“青松枝”都是山中清贫而纯净的事物,体现出隐者对于精神宁静的追求。
"击节独长歌,其声清且悲。"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山中以歌声慰藉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忧伤。"击节"是指击拍手中的节奏,"独长歌"则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对远方世界的眷恋。
最后,“枥马非不肥,所苦常絷维。”这里的“枥马”可能是一种山中野生动物,而“豢豕非不饱,所忧竟为牺。”则是指即使看似丰盛,但其实内心充满了忧虑和牺牲。"行行歌此曲,以慰常苦饥。"整首诗的结束,通过歌声来安抚自己长期的饥饿与困顿。
总体来说,这是一首以山中隐者生活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描绘,表达了对于精神自由和简单生活追求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