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当托钵分斋候,僧是闻钟出定时
出处:《再游天池诸山》
明 · 王世贞
十年三踏天池路,路转峰回胜自知。
树老寒暄无异色,山深向背有馀姿。
寺当托钵分斋候,僧是闻钟出定时。
大好忘言领秋兴,笋舆松影夕阳移。
树老寒暄无异色,山深向背有馀姿。
寺当托钵分斋候,僧是闻钟出定时。
大好忘言领秋兴,笋舆松影夕阳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游览天池山脉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感悟。
首联“十年三踏天池路,路转峰回胜自知”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多次探访天池山脉的经历,山路曲折,峰回路转,每一次的行走都让诗人对这里的美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颔联“树老寒暄无异色,山深向背有馀姿”细致描写了天池山脉的自然景观。树木苍老,四季变换,但色彩依旧;山势深邃,不同方向展现出不同的风貌,富有层次感。
颈联“寺当托钵分斋候,僧是闻钟出定时”则转向了人文景观,描述了山中寺庙的生活场景。僧人们在钟声响起时,有序地进行着日常的活动,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宁静与和谐。
尾联“大好忘言领秋兴,笋舆松影夕阳移”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面对如此美好的秋景,诗人似乎找到了言语难以表达的内心情感,只能通过行动来体验和感受。随着夕阳西下,竹轿缓缓移动,松影摇曳,时间仿佛静止,诗人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天池山脉的壮丽景色和人文风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仰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