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来意外遭,槥木痛伤毁
出处:《慈茔为盗所发,遗体如生,恸纪其事》
清 · 郑用锡
我母殁十年,马鬣营高垒。
何来意外遭,槥木痛伤毁!衣服幸无亏,毛发亦条理。
譬彼枯树春,精气尚存矣。
当其环观时,众论纷比拟。
为考古遗书,一一道原委。
相传乃尸解,集仙传曾纪。
冥冥造化间,孰为主宰是?大哉圣人言,知生焉知死!
何来意外遭,槥木痛伤毁!衣服幸无亏,毛发亦条理。
譬彼枯树春,精气尚存矣。
当其环观时,众论纷比拟。
为考古遗书,一一道原委。
相传乃尸解,集仙传曾纪。
冥冥造化间,孰为主宰是?大哉圣人言,知生焉知死!
鉴赏
这首清代郑用锡的《慈茔为盗所发,遗体如生,恸纪其事》是一首悼念母亲且带有哲思的挽诗。诗人以深沉的情感描述了母亲去世十年后,墓葬被盗,遗体却意外地保存完好,衣物无损,毛发表面整齐,如同枯木逢春般令人惊讶。他通过众人的议论和传说,引出对生死、尸解成仙以及自然造化的探讨,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对生死奥秘的哲学思考。
诗中“马鬣营高垒”描绘了墓地的景象,“何来意外遭”则流露出对盗掘的惊愕与悲痛。“毛发亦条理”暗示了遗体的惊人状态,而“枯树春”之喻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复活般的感受。诗人引用古书中的记载,探讨母亲是否尸解成仙,引发对主宰生死力量的疑问。
最后,诗人引用“大哉圣人言,知生焉知死”,强调了生死相接的智慧,表明即使面对如此悲剧,也应理解生死的必然,体现了儒家的生死观。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寓哲理于哀悼之中,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底蕴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