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期双阙重相见,应换当年旧衲衣
出处:《赠应天寺昭净法华》
宋 · 杜衍
出俗皆言为息机,性灵净僻似师稀。
前山月落夜吟罢,深院菊荒秋讲归。
溪雾锁窗灯焰短,雪风敲竹磬声微。
会期双阙重相见,应换当年旧衲衣。
前山月落夜吟罢,深院菊荒秋讲归。
溪雾锁窗灯焰短,雪风敲竹磬声微。
会期双阙重相见,应换当年旧衲衣。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出俗:脱离尘世。皆言:人们常说。
息机:隐退生活,避开世俗纷扰。
性灵:心灵。
净僻:纯净、清静。
师稀:像老师那样的人很少见。
前山:山前。
月落:月亮落下。
夜吟:夜晚吟诗。
深院:深邃的庭院。
菊荒:菊花凋零。
秋讲归:秋天讲经归来。
溪雾:溪边的雾气。
锁窗:笼罩窗户。
灯焰短:灯光微弱。
雪风:下雪的寒风。
磬声:寺庙里的磬声。
微:轻细。
会期:期待的时刻。
双阙:朝廷的宫门。
重相见:再次相见。
旧衲衣:旧僧袍。
翻译
人们常说这是隐退生活,心灵纯净像老师那样稀少。月落山前,夜晚吟诗完毕,我回到秋意浓厚的庭院讲经处。
溪边雾气笼罩窗户,灯光微弱,雪风吹过竹林,磬声轻细。
期待着在朝堂重逢,那时我应该已换上新的僧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杜衍的作品,名为《赠应天寺昭净法华》。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清高脱俗和深厚的佛学修养。
“出俗皆言为息机”一句表明世间万象皆可归于静止,不必追求外在的喧嚣与繁华。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佛法中"息机"(即息心,息念)的理解和追求。
“性灵净僻似师稀”则形容诗人本性的清净孤独,与佛教中的高僧相似,显示出他对佛家清净之道的向往。
“前山月落夜吟罢,深院菊荒秋讲归”描绘了诗人在深山中静坐夜晚,直到月亮落下,才结束自己的禅修。深院中的菊花随风摇曳,象征着佛法的高洁与孤独。
“溪雾锁窗灯焊短,雪风敲竹磬声微”则描绘了一种幽静的生活场景,溪水的雾气笼罩了窗户,油灯的光线微弱,外面的雪风吹过竹林,发出细小的声音,这一切都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会期双阙重相见,应换当年旧衲衣”表达了诗人与佛教高僧昭净法华约定好的再次相见之约,同时也提到了更换一件曾经穿过的旧袈裟,这里面的“旧衲衣”象征着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对佛法修持的一种坚守。
总体来说,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佛学的深刻理解和个人修行的宁静生活,同时也透露出对友人昭净法华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