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从天上回青眼,老向江边泣素冠
出处:《寄毕孟侯侍御时余方庐先太安人墓》
明 · 张萱
泽畔长歌澧有兰,故人遥在五云端。
谁从天上回青眼,老向江边泣素冠。
雪仗笼街银印重,霜台映日玉墀寒。
它年客满平津后,能否天南问伯鸾。
谁从天上回青眼,老向江边泣素冠。
雪仗笼街银印重,霜台映日玉墀寒。
它年客满平津后,能否天南问伯鸾。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萱所作的《寄毕孟侯侍御时余方庐先太安人墓》。诗中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泽畔长歌澧有兰”,以澧水之畔的兰花象征高洁的友情,暗示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与敬仰。接着,“故人遥在五云端”一句,通过描绘友人远在云端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距离感。
“谁从天上回青眼,老向江边泣素冠”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友人比作天上回望的人,而诗人则在江边哭泣,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
“雪仗笼街银印重,霜台映日玉墀寒”描绘了一幅冬日景象,以雪、霜、银印、玉墀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肃穆、庄严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官场的冷酷与诗人内心的孤寂。
最后,“它年客满平津后,能否天南问伯鸾”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命运的关切,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与友人在天南地北相聚,共叙旧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