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有道安虽未识,定应谈论已弥天
出处:《信道人归西京》
宋 · 杨亿
寝邱遗业废多年,衣裓空藏命说篇。
北阙上书陈祖德,上林结社会时贤。
风尘不肯留京邑,龙象重归启梵筵。
闻有道安虽未识,定应谈论已弥天。
北阙上书陈祖德,上林结社会时贤。
风尘不肯留京邑,龙象重归启梵筵。
闻有道安虽未识,定应谈论已弥天。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寝邱:古代地名,此处代指过去的事业。遗业:遗留下来的事业或学问。
衣裓:衣袖或衣服内侧,这里指衣物。
命说篇:关于命运或佛教教义的文章。
北阙:皇宫北门,代指朝廷。
祖德:祖先的美德或功绩。
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风尘:比喻世事纷扰或官场生涯。
京邑:京城。
龙象:比喻人的才智杰出,如龙和大象。
梵筵:佛教讲坛。
道安:历史上的高僧,此处可能指代某位有道之士。
未识:未曾见过面。
谈论已弥天:言谈广泛,影响深远。
翻译
过去的寝邱事业荒废已久,衣物里只藏着讲述命运的文章。曾在北方宫殿上书陈述祖先的美德,与当时的名流在上林苑聚会交流。
不愿在京城的风尘中停留,龙象般的才华回归,重新开启佛学讲坛。
听说道安虽然未曾谋面,但他的学识和言论必定广博无边。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杨亿的作品,名为《信道人归西京》。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道德高尚之人的怀念和赞扬,同时也流露出自己不愿意留在尘世俗务中的情感。
"寝邱遗业废多年,衣裓空藏命说篇。" 这两句开头便设定了一种历史沧桑、英雄末路的情景。“寝邱”指古代帝王的陵墓,而“遗业”则是指那些被遗忘的功绩和事迹。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往昔英雄事迹的怀念,以及自己个人的命运感慨。
"北阙上书陈祖德,上林结社会时贤。" “北阙”通常指代都城中的重要宫殿或政府机构,而“上书”则是古人向君主进谏或表达忠心的方式。诗人这里用来赞颂那些能够在朝堂之上陈述祖宗美德,并且结交当世贤士的人物。
"风尘不肯留京邑,龙象重归启梵筵。" 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的隐逸情怀和对佛法的向往。“风尘”指的是红尘俗世,而“龙象”在这里象征着高僧或有道之人,“重归”意味着返回到某种精神的家园,"梵筵"则是佛教用语,意为佛座。
最后两句 "闻有道安虽未识,定应谈论已弥天。" 表达了诗人对道安法师的仰慕和推崇。即便自己与道安未曾谋面,但通过传闻和文献,诗人相信道安的德行和智慧已经被广泛传颂。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历史感和怀旧情怀,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精神家园的追求,以及对于高尚品格之人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