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瓶贮几多空,欲问以书无去鸿
出处:《次韵谢心老以缘事至鲁山》
宋 · 陈与义
禅师瓶贮几多空,欲问以书无去鸿。
鲁县人迎波若杖,天宁树起吉祥风。
荒山春色篇章里,快士交情笔砚中。
一日尘沙双碧眼,归时应与去时同。
鲁县人迎波若杖,天宁树起吉祥风。
荒山春色篇章里,快士交情笔砚中。
一日尘沙双碧眼,归时应与去时同。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禅师:修行的和尚。瓶贮:瓶子里装。
空:虚空,指心灵的空灵。
鲁县:地名。
波若杖:比喻法师或有德行的人。
天宁树:象征吉祥的树木。
荒山:偏远的山。
篇章:诗文。
快士:意气风发的人。
尘沙:形容环境艰辛。
碧眼:清澈的眼睛。
归时:回来的时候。
去时:离开的时候。
翻译
禅师的瓶子里装满了多少虚空,想询问却无书信传递,如同鸿雁已远飞。鲁县的人们期待着波若法师的到来,仿佛天宁寺的吉祥之风吹拂而至。
在荒山的春色诗篇中,志趣相投的朋友情感交流于笔墨之间。
即使每日风尘仆仆,双眼依旧清澈如初,归来时心境应与离去时无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次韵谢心老以缘事至鲁山》。诗中,禅师的形象被描绘为瓶中盛满虚空,象征其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诗人询问友人的心事,却只能通过书信传递,暗示了距离和无法直接交流的遗憾。接着,诗人想象鲁县的人们热烈欢迎心老的到来,仿佛波若杖(佛教术语,指智慧之杖)带来了吉祥的气息。春天的鲁山在诗人的篇章中生动起来,而深厚的友情则在文墨之间得以体现。
诗人感慨,即使身处尘世,每日面对纷扰,但内心仍能保持清明,期待归去时与来时一样,保持着对友情和精神世界的珍视。整首诗寓言深刻,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