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忆当年扫弊庐,弟兄同受策名初
出处:《代书寄鄞江知县张太博》
宋 · 邵雍
长忆当年扫弊庐,弟兄同受策名初。
一生不记寻常事,千里犹通咫尺书。
风月遥知四明好,江山况是九秋馀。
片帆未得闲飞去,徒见严君问起居。
一生不记寻常事,千里犹通咫尺书。
风月遥知四明好,江山况是九秋馀。
片帆未得闲飞去,徒见严君问起居。
注释
长忆:常常回忆。弊庐:破旧房屋。
策名:科举考试合格。
初:开始。
寻常事:平常琐事。
犹:仍然。
咫尺书:近在咫尺的书信。
四明:四明山,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
馀:剩余,此处指秋天剩余的好时光。
片帆:孤舟。
严君:尊敬的先生。
起居:日常生活。
翻译
常常怀念起当年清理破旧房屋的日子,兄弟们一同参加科举考试刚刚开始。一生中不记得平常琐事,即使千里之外也能通过书信如同近在咫尺般交流。
遥想四明山的风月之美,更何况是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
虽然只有一叶孤舟未能悠闲地离去,只能看到严君询问我的日常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所作的《代书寄鄞江知县张太博》。诗中,诗人回忆起早年的时光,与兄弟们一同参加科举考试,开始了他们的仕途生涯。他感慨万分,一生中那些寻常琐事他已经记不清,但即使千里之外,也能通过书信保持紧密的联系。
诗人表达了对四明(今浙江宁波一带)的美好风月和江山的深深怀念,尤其是秋天的景色更显得格外宜人。然而,他遗憾地提到自己还没有机会乘船归去,只能通过信件问候友人,表达了对张太博的关心和对家乡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回忆和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体现了宋代理学士人的淡泊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