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二坟在其傍,枯棘谁往吊全文

二坟在其傍,枯棘谁往吊

宋 · 梅尧臣
大梁城西隅,竞传师商庙。
二坟在其傍,枯棘谁往吊
予尝发梦寐,事已验曩少。
时逾二十春,偶过非素料。
江韩寔并驾,寂默苦同调。
下马共罗拜,惊愚真可笑。
致恭古贤人,且异媚近要。
在昔魏公子,夷门尊隐耀。
终知养松筠,曾不类蒿藋。
我辈颇识公,虚名何所钓。

拼音版原文

liángchéng西jìngchuánshīshāngmiào

èrfénzàibàngshuíwǎngdiào

chángmèngmèishìyànnǎngshǎo

shíèrshíchūnǒuguòfēiliào

jiānghánshíbìngjiàtóngtiáo

xiàgòngluóbàijīngzhēnxiào

zhìgōngxiánrénqiěmèijìnyào

zàiwèigōngménzūnyǐnyào

zhōngzhīyǎngsōngyúncénglèihāodiào

bèishígōngmíngsuǒjūn

注释

隅:角落。
师商庙:古代的庙宇,可能指有学问或德行的人。
傍:旁边。
梦寐:梦境。
曩:从前,过去。
并驾:比喻地位相当,齐头并进。
罗拜:排列成行礼拜。
媚:讨好,亲近。
夷门:古代魏国都城的大门,这里指魏公子的居所。
松筠:松树和竹子,象征高洁品格。
蒿藋:野草,比喻低微的出身或地位。

翻译

大梁城的西边角落,人们竞相谈论师商庙的传说。
两座坟墓紧挨着它,枯死的荆棘丛中,又有谁来凭吊。
我曾有过梦境,那些事情后来果然验证了我早年的猜测。
时间已过了二十多年,这次偶然经过并非预先料想。
江韩两位如同并驾齐驱,沉默寡言,心境相似。
我们下车一起礼拜,这样的惊讶愚蠢实在令人发笑。
对古贤人的恭敬,与现今追求亲近权贵的行为大相径庭。
昔日的魏公子,即使在夷门地位显赫,选择隐居。
最终明白,他只愿养育松竹,从不与低贱的草木为伍。
我们这些人深知他的品性,他的虚名又怎能用世俗手段获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正月二十四日同江邻几韩持国过师商庙》,主要描绘了作者与友人江邻几、韩持国一同参观师商庙的经历。诗中提到的大梁城西隅的师商庙,是古代的一处重要祭祀场所,而庙旁的两座坟墓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尽管荒凉,却无人祭奠,暗示着历史的遗忘。

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对这些往事有所预感,但多年后重访,发现并未如当初预料。江邻几和韩持国与他一样,沉默寡言,他们的共同点使他们显得孤独。他们在庙前下车礼拜,这一举动让诗人觉得有些滑稽,因为他们过于恭敬,这与现代社会的世俗追求有所不同。

诗人以魏公子的故事来对比,魏公子虽贵为夷门之主,却能尊重隐士,与养松竹而不求名利的人相提并论,而那些追求权势的人则显得渺小。最后,诗人感慨自己对这位贤人的了解,认为他的虚名并非出于功利之心。

整首诗通过描绘庙宇、坟墓和人物行为,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现实社会风气的反思,体现了梅尧臣诗歌中常有的深沉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