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墙上蒿,三春独绵延全文

墙上蒿,三春独绵延

出处:《墙上蒿
清 · 洪亮吉
墙上蒿,一旬高一尺。
回身视根株,知君不能直。
墙上蒿,三春独绵延
若非年命促,那不愁刺天。
墙上蒿,结根当白日。
宁待霜与霰,节枯由触热。
墙上蒿,乃界东西邻。
成阴苦无多,两处欲市恩。

鉴赏

这首诗《墙上蒿》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描绘墙上蒿的生存状态与乌鸦的关系,寓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诗中以“墙上蒿”自比,形象地描绘了自己虽身处高位却根基孤独的处境。比喻自己虽在官场或社会上看似地位显赫,但实际却孤立无援,如同墙上蒿一般。接着,诗人以“主人家有屋上乌”来比喻自己并非真正的主人,而是寄生于他人之下,如同乌鸦依赖主人家的庇护。

“乌饥墙头啄寒虫,啄蒿飘飘堕随风”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乌鸦为了生存不得不觅食的情景,而蒿草则随着乌鸦的行动飘摇不定。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态链,也隐喻了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竞争与依存关系。

“主人虽爱惜,不能使乌不得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讽刺,即使主人再怎么爱护,也不能阻止乌鸦为了生存而觅食。这既是对当时社会制度下个体生存困境的揭示,也是对人性自私和社会不公的一种批判。

最后,“乌得食,乌高飞。同作寄人活,彼此何用相仇为”则是诗人对和谐共处、相互理解的呼唤。乌鸦得到了食物后,可以高飞远行,与寄主共同生活,为何要互相仇视呢?这不仅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也是对社会和谐与共存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反映了个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对理想社会状态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