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鬓毛非往日,不妨行李似来时
出处:《出宣威关》
明 · 黄衷
秋声先报出关期,小驻荒亭看旧诗。
只有鬓毛非往日,不妨行李似来时。
山攒下上群蛮宅,路析东西独客悲。
茅屋一间诸葛庙,千年禁戒未曾衰。
只有鬓毛非往日,不妨行李似来时。
山攒下上群蛮宅,路析东西独客悲。
茅屋一间诸葛庙,千年禁戒未曾衰。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黄衷所作的《出宣威关》。诗中描绘了诗人行经边关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也有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秋声先报出关期,小驻荒亭看旧诗”,开篇即点明季节与行程,秋风萧瑟,预示着离别与远行的到来。诗人稍作停留,在荒凉的亭子中回顾过往的诗篇,既是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也是对即将开始旅程的思考。
颔联“只有鬓毛非往日,不妨行李似来时”,通过对比鬓发的改变和行李的相似,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鬓发的白发象征着岁月的痕迹,而行李的相似则暗示着旅途的重复与不变。
颈联“山攒下上群蛮宅,路析东西独客悲”,描绘了边关地区的壮丽山色与崎岖道路,以及旅途中孤独的悲情。山峦起伏,仿佛是蛮族的居所,而道路四分五裂,独行的旅人不禁感到悲哀。
尾联“茅屋一间诸葛庙,千年禁戒未曾衰”,以诸葛庙作为收束,寓意深远。一间简陋的茅屋中供奉着诸葛亮的神像,千年来的规矩与信仰未曾衰减,既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寄托了诗人对于道德与精神追求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