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留高閒,双碧淡相瞩
出处:《夏安居日过实上人东轩时新竹浴雨因作句歌之》
宋 · 释正觉
箨龙出丛林,脱锦露新绿。
昂藏引头角,密密均节目。
娟然尘外姿,云雾腻寒玉。
翠满东窗阴,心眼扫恶俗。
虚静颇道情,清癯见风骨。
惠我不老春,为谁无弦曲。
葛陂蛰时事,第恐雷雨促。
不能留高閒,双碧淡相瞩。
昂藏引头角,密密均节目。
娟然尘外姿,云雾腻寒玉。
翠满东窗阴,心眼扫恶俗。
虚静颇道情,清癯见风骨。
惠我不老春,为谁无弦曲。
葛陂蛰时事,第恐雷雨促。
不能留高閒,双碧淡相瞩。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夏日新竹在雨后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及诗人对禅师实上人生活环境的赞赏。"箨龙出丛林"以龙比喻新竹破土而出,象征新生与活力。"脱锦露新绿"形象地写出竹叶初绽的清新翠绿。"昂藏引头角,密密均节目"描绘竹子挺拔的姿态和均匀的节纹,富有动态美。
"娟然尘外姿,云雾腻寒玉"赞美竹子的清雅,如尘世之外的仙子,云雾缭绕,如寒玉般洁净。"翠满东窗阴,心眼扫恶俗"进一步强调竹子的高洁,能净化人心,去除世俗的尘埃。"虚静颇道情,清癯见风骨"则表达了竹子的空灵与坚韧,寓意禅意和君子品格。
"惠我不老春,为谁无弦曲",竹子给人以青春永驻的感觉,暗示其生命力顽强,同时也暗指实上人的生活智慧如同无弦之琴,深沉而内敛。"葛陂蛰时事,第恐雷雨促"借葛陂的典故,表达对竹子在雷雨中成长的担忧,但也期待它能从容应对。
最后两句"不能留高閒,双碧淡相瞩",诗人感慨自己无法像竹子那样享受高雅的闲适,只能透过这淡淡的绿色,寄托对禅师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深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