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以之念身世,三叹援孤琴全文

以之念身世,三叹援孤琴

出处:《题兰芳斋
元末明初 · 戴良
霭霭高斋暮,浮游此空林。
不遣兰为友,孰可与同心。
绿艳媲秋色,紫葩摇夕阴。
芳意徒自负,幽期竟安寻。
以之念身世,三叹援孤琴
猗猗不成操,岂谓无知音。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的《题兰芳斋》诗,通过描绘兰草在空林中的生长状态,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首联“霭霭高斋暮,浮游此空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高雅的书斋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雾气中,诗人独自徜徉于空寂的林间,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颔联“不遣兰为友,孰可与同心”,以兰草自比,表达了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寻求精神上的知己的愿望。这里的“兰”象征着高洁、清雅的品格,而“友”则代表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或知音。

颈联“绿艳媲秋色,紫葩摇夕阴”,进一步描绘了兰草的美丽,无论是绿色的花朵还是紫色的花苞,在夕阳的映照下都显得格外动人。这里不仅赞美了兰草的外在美,也暗示了其内在的高雅气质。

尾联“芳意徒自负,幽期竟安寻。以之念身世,三叹援孤琴。猗猗不成操,岂谓无知音”,表达了诗人虽然自认为拥有高尚的情操,但现实中却难以找到能够理解自己、与自己共鸣的人。他感叹于人生的孤独,试图通过弹奏孤琴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最后,“猗猗不成操”一句,既是对兰草未完成乐曲的比喻,也是对自己未能找到知音的无奈与哀叹。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兰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和对知音难遇的深深感慨,语言含蓄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