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晴鸠妇鸣屋角,饱水秧孙明稻田
出处:《次韵赵明叔喜雨不寐》
宋 · 周紫芝
云忽油然雨沛然,黄童白叟尽成颠。
唤晴鸠妇鸣屋角,饱水秧孙明稻田。
御史平冤魂亦喜,弘羊言利死谁怜。
草玄窗下子扬子,凉入孤灯夜不眠。
唤晴鸠妇鸣屋角,饱水秧孙明稻田。
御史平冤魂亦喜,弘羊言利死谁怜。
草玄窗下子扬子,凉入孤灯夜不眠。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名为《次韵赵明叔喜雨不寐》。诗中描绘了久旱逢甘霖的喜悦与感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首句“云忽油然雨沛然”,生动地展现了乌云密布后,雨水倾盆而下的景象,形象地表达了喜雨的心情。“黄童白叟尽成颠”一句,通过老少皆欢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雨水带来的欢乐气氛。接着,“唤晴鸠妇鸣屋角,饱水秧孙明稻田”两句,以鸠妇鸣叫和稻田饱满的景象,具体描绘了雨水对自然界的滋润作用,同时也寄托了对丰收的期待。
“御史平冤魂亦喜,弘羊言利死谁怜”两句,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公正与利益的思考。御史平冤,虽是历史上的事,但诗人借此表达对正义的渴望;弘羊言利,虽为个人追求,但诗人感叹在现实中,真正关心公平正义的人却鲜有人怜惜。
最后,“草玄窗下子扬子,凉入孤灯夜不眠”两句,以子扬子(即扬雄)在草玄窗下读书的情景,象征着诗人自己在静谧夜晚的深思。凉意入室,夜不能眠,既是对喜雨后的宁静之夜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表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