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渤海龚,一语锄犷俗
出处:《去郡三思 其三》
宋 · 方岳
我思渤海龚,一语锄犷俗。
竟令陇亩间,刀剑化牛犊。
樵民亦人耳,乃不受约束。
时时弄梃刃,谁肯继往躅。
归来乎山中,无腼尔面目。
竟令陇亩间,刀剑化牛犊。
樵民亦人耳,乃不受约束。
时时弄梃刃,谁肯继往躅。
归来乎山中,无腼尔面目。
注释
我:主语,我。思:思念,怀念。
渤海龚:可能是某个人的名字或代指某种理想。
一语:一句话。
锄犷俗:去除粗俗,净化风气。
竟:竟然。
令:使。
陇亩:田地,田野。
刀剑:武器。
化:转化。
牛犊:幼小的牛,比喻和平与安宁。
樵民:砍柴的农民。
亦:也。
不受约束:不被束缚,自由自在。
弄:舞弄,摆弄。
梃刃:棍棒和刀刃,象征武力。
继往躅:追随前人的足迹,继续传统。
归来:返回。
山中:山里,隐居之地。
无腼:不必羞愧。
尔:你,这里指代樵民。
面目:脸面,形象。
翻译
我怀念着渤海龚,一句话就能去除粗俗。竟然使得田野间,刀剑都化为了牛犊。
樵夫也是人啊,却不愿受任何束缚。
他们时常舞弄枪棒,又有谁愿意继承前人的足迹。
回到山中吧,不要羞愧你的容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仕途失意的士人,心中怀念着渤海之滨的龚先生,一语点醒世俗之陋习。诗中的“竟令”表达了对理想状态的追求,即使在陇亩间的土地上,也能将刀剑化为和平的农具。但现实中,樵夫(指打柴的人)虽然也是普通人,却不受约束,不愿意顺应社会规范。时常有弄梃刃的声音,但谁又愿意去追寻那些已逝的事物呢?
最终,诗人选择归隐山中,这种无为而治的生活,使得他脸上没有了世俗的忧愁和斑点。这首诗通过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