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负耒去,入夜乘牛还
出处:《和陶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穫早稻》
宋 · 吴芾
东风才解冻,农事已开端。
田夫竞力作,不获须臾安。
渊明于是时,亦岂容坐观。
日出负耒去,入夜乘牛还。
宁不惮劳苦,要得逃饥寒。
顾我独何幸,虽知稼穑难。
逢秋但一饱,此外了不干。
回首视渊明,已是增汗颜。
那堪万事拙,只得长掩关。
诵公穫稻句,倍为公兴叹。
田夫竞力作,不获须臾安。
渊明于是时,亦岂容坐观。
日出负耒去,入夜乘牛还。
宁不惮劳苦,要得逃饥寒。
顾我独何幸,虽知稼穑难。
逢秋但一饱,此外了不干。
回首视渊明,已是增汗颜。
那堪万事拙,只得长掩关。
诵公穫稻句,倍为公兴叹。
注释
东风:春风。农事:农业生产。
田夫:农夫。
须臾:片刻。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
负耒:扛着犁头。
乘牛:骑牛。
宁:宁愿。
稼穑:农耕。
逢秋:遇到秋季丰收。
汗颜:感到惭愧。
拙:笨拙,无能。
掩关:闭门不出。
翻译
春风刚刚吹化冰雪,农忙季节已然开始。农民们争先恐后地劳作,没有片刻安宁。
陶渊明在这个时候,怎能袖手旁观。
他们日出扛着犁头出门,夜晚骑着牛儿回家。
他们不怕辛劳,只求能避开饥饿和寒冷。
相比之下,我何其幸运,虽然深知农事艰辛。
秋天丰收,我只需吃饱,其他一概不关心。
回望陶渊明,我不禁汗颜,因为我无能应对世事。
面对万事不顺,只能闭门不出。
吟咏公的收获稻谷之诗,更加深了我的感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农夫辛勤劳作的图景。东风初起,冰雪消融,农业生产已经开始。农民们竞相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无暇片刻安歇。这场面让人想到了古时的贤者渊明,他在这样的时节也会参与劳动,不可能只是坐着观看。诗中的农夫一大早就背起耒耜去田里劳作,直到夜深才乘牛车回家。他们不怕辛苦和饥饿,只希望能够有所收获,以免挨饿受寒。
接着,诗人自问自己为何如此幸运,虽明知农事艰难,但只要秋天能吃一顿饱饭,对于其他的烦恼就不再过问了。回头看看那些辛勤劳作的人们,已经是满面汗水,这时诗人才感到万事都显得那么拙劣,只好长时间地关门闭户,不与外界接触。
最后,诗人吟诵陶渊明的稻米田园诗句,倍感兴奋。这里表现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向往和对古贤生活态度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对比自己与辛勤劳作的农夫,以及借助古贤陶渊明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憧憬和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隐逸自得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