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道素娥奔月去,却疑紫玉化烟消
出处:《懊恼词三首 其一》
清末民国初 · 林朝崧
青天碧海夜迢迢,花里偷吹引凤箫。
不道素娥奔月去,却疑紫玉化烟消。
锦衾何处贪同梦,金屋当时枉贮娇。
十四年间成底事,空馀珠泪在鲛绡。
不道素娥奔月去,却疑紫玉化烟消。
锦衾何处贪同梦,金屋当时枉贮娇。
十四年间成底事,空馀珠泪在鲛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画面,以月夜和花丛为背景,主人公吹奏着凤箫,引发无尽思绪。"青天碧海夜迢迢",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夜晚的广阔与深邃,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待。
"花里偷吹引凤箫","偷"字透露出主人公的羞涩与深情,他独自在花香中吹箫,仿佛在向月亮或心中的意中人倾诉心声。然而,"不道素娥奔月去",诗人将月宫中的嫦娥与自己的情感失落相联系,暗示了爱情的幻灭和追求的徒劳。
"却疑紫玉化烟消",紫玉可能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或希望,这里形容它如同烟雾般消散,进一步强化了失落感。接下来的两句,"锦衾何处贪同梦,金屋当时枉贮娇",表达了主人公对昔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能长久拥有对方的遗憾。
最后,诗人感慨万分,"十四年间成底事,空馀珠泪在鲛绡",十四年的时光过去,一切如梦幻泡影,只剩下伤心的眼泪洒落在鲛绡(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珍贵细软)上,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愁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月夜、花丛、凤箫等意象,展现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与失落,以及岁月流逝后的追悔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