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公诗屡绝编,心知妙处口难传
出处:《题唐察院诗卷二首 其一》
宋 · 刘克庄
细读公诗屡绝编,心知妙处口难传。
言言箴儆堪垂世,历历行藏自谱年。
但觉朱弦馀倡叹,不烦玉斧更雕镌。
小儒可是通身胆,拟为坡仙注大全。
言言箴儆堪垂世,历历行藏自谱年。
但觉朱弦馀倡叹,不烦玉斧更雕镌。
小儒可是通身胆,拟为坡仙注大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题唐察院诗卷二首(其一)》。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古人诗歌的细致阅读和深刻领悟,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继承,以及个人文学修养的自信。
开篇“细读公诗屡绝编,心知妙处口难传”,诗人表达了他对古代名家的诗歌进行反复研读,并能从中领悟到那些不易用言语表达的精妙之处。这里的“公诗”指的是古代公认的优秀诗篇,“屡绝编”则说明这些诗篇已经被广泛传诵,成为经典。
接着,“言言箴儆堪垂世,历历行藏自谱年”,诗人赞扬了前人的教诲和警策是如何流传至今,并且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地隐藏着智慧与经验。这里强调的是古代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力。
“但觉朱弦馀倡叹,不烦玉斧更雕镌”,这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态度。他认为这些作品本身就已经完美无瑕,无需再进行修饰或改进。朱弦指的是琴弦,馀倡叹表示对音乐(这里隐喻为文学)的赞赏。
最后,“小儒可是通身胆,拟为坡仙注大全”,诗人自比为小儒,谦逊地表达了自己虽然学问不及古人,但也有自己的勇气和见解。他表示愿意为唐代诗人韩愈(被后世尊称为“坡仙”)的诗作全面注释,这体现了诗人的文学抱负。
总体来说,刘克庄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和个人对于文学创作与批评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