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捶死亦苦,其柰腹中饥
出处:《戏效读曲歌体六章》
明 · 释函可
大雪不得食,野雉马前飞。
少年惜泥弹,只用马鞭捶。
鞭捶死亦苦,其柰腹中饥。
少年惜泥弹,只用马鞭捶。
鞭捶死亦苦,其柰腹中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贫苦生活中的无奈与挣扎。诗中的“大雪不得食”开篇即点明了环境的恶劣与生活的艰辛,大雪覆盖大地,人们无法外出觅食,生存成了最大的挑战。
接着,“野雉马前飞”一句,以“雉”这一动物的逃窜,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饥饿驱使下,连野生动物都难以逃脱被捕捉的命运。这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贫困,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
“少年惜泥弹,只用马鞭捶”则进一步展示了人们为了生存而采取的极端手段。少年们珍惜每一颗泥弹,这种看似荒诞的行为背后,实则是对食物极度渴望的体现。他们只能通过暴力手段来获取食物,即便是伤害到无辜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这里不仅体现了生活的残酷,也反映了人性在极端境遇下的扭曲。
最后,“鞭捶死亦苦,其奈腹中饥”将主题推向高潮,表达了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绝望感。这句话深刻揭示了贫穷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匮乏,更是精神上的痛苦和无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深刻地反映了明代社会底层人民在极端贫困条件下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