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燖似虱群藏絮,缠缚如蚕自吐丝
出处:《八和 其一》
宋 · 刘克庄
黠儿阴挟弹丸随,发巧悬知中必奇。
蝇本至微求附骥,貙犹可畏况生罴。
烘燖似虱群藏絮,缠缚如蚕自吐丝。
玉汝于成赖渠辈,何须挟策远从师。
蝇本至微求附骥,貙犹可畏况生罴。
烘燖似虱群藏絮,缠缚如蚕自吐丝。
玉汝于成赖渠辈,何须挟策远从师。
注释
黠儿:狡猾的孩子。阴挟:暗中藏着。
弹丸:弹弓发射的小石子。
发巧:发射技巧。
悬知:预料。
蝇:苍蝇。
至微:极其微小。
骥:骏马。
貙:一种猛兽,类似狐狸。
况:何况。
罴:棕熊。
烘燖:比喻像被烘烤的虱子。
似:像。
群藏:聚集隐藏。
絮:棉絮。
缠缚:缠绕束缚。
如蚕:如同蚕吐丝。
自吐丝:自己制造麻烦。
玉汝于成:使你成为美玉的过程。
渠辈:他们这类人。
挟策:带着书本。
远从师:远赴他处拜师。
翻译
狡猾的孩子暗中藏着弹丸,发射时技艺高超,命中必定出人意料。苍蝇虽小,也会寻求依附骏马,貙虎尚且可怕,更何况是活生生的罴熊。
像烘烤的虱子藏在棉絮中,又如蚕儿自己吐丝缠绕自己。
你的成功依靠这样的同伴,何必还要带着书本去远方拜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八和(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赞美某种技艺或工艺的精湛与巧夺天工。
“黠儿阴挟弹丸随,发巧悬知中必奇。”这里的“黠儿”可能指的是制作弹丸的工具或技艺,而“阴挟”则是形容这种技艺在不为人注意的情况下展现出来,每一次都能达到出乎意料的精妙。
“蝇本至微求附骥,貙犹可畏况生罴。”这两句强调了技艺的细致入微,即使是极小的事物也能追求到极致,以至于连微小如虻(一种小昆虫)的存在都值得我们敬畏。
“烘燖似虱群藏絮,缠缚如蚕自吐丝。”这里通过比喻手法,将技艺的精细程度与虱(又是一种微小的动物)和蚕丝相比较,形容其细腻无比。
“玉汝于成赖渠辈,何须挟策远从师。”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这种技艺已经达到顶峰,无需再去寻找外在的指导或学习,因为它本身就是完美无瑕的典范。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不仅展现了技艺的高超,更透露出诗人对于这种技艺的钦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