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见笼中鹤,敛翼垂头困牢落?笼开一旦入层云,万里翱翔从廖廓
出处:《送邵文实方伯致仕》
明 · 王守仁
君不见埘下鸡,引类呼群啄且啼?稻粱已足脂渐肥,毛羽脱落充庖厨。
又不见笼中鹤,敛翼垂头困牢落?笼开一旦入层云,万里翱翔从廖廓。
人生山水须认真,胡为利禄缠其身?高车驷马尽桎梏,云台麟阁皆埃尘。
鸱夷抱恨浮江水,何似乘舟逃海滨?舜水龙山予旧宅,让公且作烟霞伯。
拂衣便拟逐公回,为予先扫峰头石。
又不见笼中鹤,敛翼垂头困牢落?笼开一旦入层云,万里翱翔从廖廓。
人生山水须认真,胡为利禄缠其身?高车驷马尽桎梏,云台麟阁皆埃尘。
鸱夷抱恨浮江水,何似乘舟逃海滨?舜水龙山予旧宅,让公且作烟霞伯。
拂衣便拟逐公回,为予先扫峰头石。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埘下鸡与笼中鹤的生活状态,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束缚、物质与精神追求的深刻洞察。
首先,诗人以“君不见”开头,引入了埘下鸡与笼中鹤的对比。埘下鸡在稻梁充足时,虽能饱食并逐渐肥胖,但最终却成为餐桌上的美食;而笼中鹤虽被囚禁,但一旦获得自由,就能翱翔于广阔的天空。这种对比强调了自由与束缚对生命价值的不同影响。
接着,诗人转向对人生价值的反思:“人生山水须认真,胡为利禄缠其身?”他质疑人们为何会被名利所束缚,忽视了自然山水中的真谛。随后,诗人列举了高官厚禄的种种束缚,如“高车驷马尽桎梏”,以及历史上的功名成就,如“云台麟阁皆埃尘”。这些都象征着社会对个人自由和精神追求的限制。
最后,诗人以鸱夷(范蠡)的典故,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范蠡功成身退,乘舟泛江,远离世俗的纷扰。诗人则希望邵文实方伯能够效仿范蠡,选择隐逸生活,享受自然之美。同时,诗人也邀请邵文实方伯一同回归自然,共同在山水间寻找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然与精神追求的向往,以及对世俗束缚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