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偕云车,长与列风御
出处:《九日游峄山入洞过石梁登自山最高顶》
清 · 王元枢
峄峰累嵯峨,秋磴纡回互。
履节展高兴,呼侣逐幽步。
鱼贯下曲窦,猱攀凌窄路。
沈入沓书冥,渐出豁天曙。
巨石忽硉矹,夹溪相牴牾。
飞梁悬千仞,微命争一度。
过险悔轻蹈,定性却重怖。
默默立巉岩,遥遥肆指顾。
感秦失乐石,怆纪余荒墓。
兴废由化迁,年寿谁云固。
安得偕云车,长与列风御。
何必采茱萸,褰裳湿寒露。
履节展高兴,呼侣逐幽步。
鱼贯下曲窦,猱攀凌窄路。
沈入沓书冥,渐出豁天曙。
巨石忽硉矹,夹溪相牴牾。
飞梁悬千仞,微命争一度。
过险悔轻蹈,定性却重怖。
默默立巉岩,遥遥肆指顾。
感秦失乐石,怆纪余荒墓。
兴废由化迁,年寿谁云固。
安得偕云车,长与列风御。
何必采茱萸,褰裳湿寒露。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王元枢的《九日游峄山入洞过石梁登自山最高顶》描绘了作者在重阳节游览峄山时的壮丽景色和内心感受。诗中通过描绘峄峰的峻峭、秋径的曲折,展现了登山过程中的艰难与乐趣。诗人“履节展高兴”、“呼侣逐幽步”,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与友人共游的愉悦。
进入山洞后,“鱼贯下曲窦,猱攀凌窄路”,形象地刻画了探险的生动场景。随着深入,光线逐渐暗淡,“沈入沓书冥,渐出豁天曙”,暗示了从幽暗到明亮的转换,寓意着人生的起伏变化。
石梁高悬于千仞之上,诗人“过险悔轻蹈,定性却重怖”,既表达了对险境的敬畏,也揭示了人生的顿悟。站在山顶,“默默立巉岩,遥遥肆指顾”,诗人感慨历史变迁,秦朝的乐石已成遗迹,而自己的生命亦如浮云般短暂。
最后,诗人表达出对永恒的向往,“安得偕云车,长与列风御”,希望超越生死,与自然同在。然而,他也明白“兴废由化迁,年寿谁云固”,人生无常,只能珍惜当下。在这样的哲思中,他以“何必采茱萸,褰裳湿寒露”收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然态度。整首诗寓景抒怀,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