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经写得空三洞,隐士招来别九华
出处:《和袭美寒日书斋即事三首每篇各用一韵 其二》
唐 · 陆龟蒙
已上星津八月槎,文通犹自学丹砂。
仙经写得空三洞,隐士招来别九华。
静对真图呼绿齿,偶开神室问黄芽。
方诸更是怜才子,锡赉于君合有差。
仙经写得空三洞,隐士招来别九华。
静对真图呼绿齿,偶开神室问黄芽。
方诸更是怜才子,锡赉于君合有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道者在深山中的生活情景。开头两句“已上星津八月槎,文通犹自学丹砂”表明时间已经来到八月,诗人或许是指作者自己,正在追求长生不老的仙丹,展现了对道家修炼之事的痴迷与执着。第三句“仙经写得空三洞”可能是在说诗人书写仙经,但三洞之秘又如同虚无缥缈,难以掌握,这反映出作者对道教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第四句“隐士招来别九华”中,隐士是指那些隐居山林,以求自我修炼的人。九华可能暗示着高洁、超凡脱俗的境界,或许是指具体的地名,但在这里更多地表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静对真图呼绿齿,偶开神室问黄芽”则描绘了一种宁静而专注的修炼状态。真图可能是指某种道家图谱或秘籍,而绿齿和黄芽则象征着生机与成长,诗人在追问生命之谜。
最后两句“方诸更是怜才子,锡赉于君合有差”中,“方诸”可能指的是某种道法或修炼方法,而“怜才子”则表明诗人对有才能的人怀有一份怜悯之情。锡赉与君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则留给读者去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修道者的生活和心境,展现了作者对于道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入,同时也反映出了一种对生命、宇宙以及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