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游已有方,夕还父母旁
出处:《将进酒效鲍明远十首》
明 · 欧必元
对箸不能餐,对酒不能饮。
丈夫生世复几时,安得虚名长泯泯。
低首芸窗事昔贤,报书东阁三年寝。
不能奔走效时人,底事青云虚荐引。
朝游已有方,夕还父母旁。
愿将儿膝下,看妇事糟糠。
自知甘寂寞,何用借辉光。
古今贤圣皆如此,我辈宁能独苦伤。
丈夫生世复几时,安得虚名长泯泯。
低首芸窗事昔贤,报书东阁三年寝。
不能奔走效时人,底事青云虚荐引。
朝游已有方,夕还父母旁。
愿将儿膝下,看妇事糟糠。
自知甘寂寞,何用借辉光。
古今贤圣皆如此,我辈宁能独苦伤。
鉴赏
这首诗名为《将进酒效鲍明远十首(其五)》,是明代诗人欧必元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社会地位与家庭责任的深刻思考。
首句“对箸不能餐,对酒不能饮”,描绘了诗人面对美食美酒却无心享受的情景,暗示了内心的困扰和忧虑。接着,“丈夫生世复几时,安得虚名长泯泯”两句,诗人感叹人生的短暂与虚名的无常,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低首芸窗事昔贤,报书东阁三年寝”描述了诗人埋头于学问,追求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暗含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生活状态的反思。“不能奔走效时人,底事青云虚荐引”则表达了诗人不愿随波逐流,追求名利,而是坚守自我,不为外界所动的决心。
“朝游已有方,夕还父母旁”体现了诗人对家庭、亲情的重视,希望在忙碌之余能够回归家庭,陪伴父母。“愿将儿膝下,看妇事糟糠”表达了对子女的期待与对妻子的尊重,希望能在家庭生活中共同承担起生活的责任。
最后,“自知甘寂寞,何用借辉光”表明了诗人愿意接受孤独与寂寞,认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荣誉与光芒,而在于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古今贤圣皆如此,我辈宁能独苦伤”则以历史上的贤者圣人为例,强调了这种生活态度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鼓励人们不必过分哀叹个人的困境。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家庭、社会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