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复樵枯良易易,自昔民生在勤力
我尝一读三叹息,尚想青天闻哭声。
又不见峡女生涯在两脚,鬓发飘萧不堪掠。
我尝三复负薪篇,亦是子美夔州作。
山东征战苦未平,峡女家贫无㪷升。
吾邦之俗异于是,赋调不苛闾里宁。
八月诗人歌载绩,馀暇不如同力穑。
况复樵枯良易易,自昔民生在勤力。
通守于民情最亲,劳农不惮行侵晨。
他日席前须记取,要使深宫识苦辛。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山东:指华山以东地区。健妇:强壮的妇女。
赋兵车行:指杜甫的诗歌《兵车行》。
青天:天空。
哭声:比喻战争带来的哀痛。
峡女:长江三峡地区的女子。
鬓发:头发。
负薪篇:指杜甫的《石壕吏》。
夔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名。
无㪷升:形容生活困苦,粮食匮乏。
赋调:赋税。
闾里:乡里。
八月诗人:丰收季节的诗人。
载绩:载歌载舞庆祝丰收。
樵枯:砍柴。
民生:人民生活。
通守:地方长官。
劳农:慰劳农民。
侵晨:清晨。
苦辛:艰难困苦。
翻译
你没看见山东健壮的农妇扶犁耕田,杜甫为此写下《兵车行》。我曾反复阅读,多次为之叹息,仿佛还能听到天上传来的哀哭声。
再看那峡中的女子,生活艰难,头发凌乱,难以抵挡掠夺。
我也曾多次吟诵他写的背柴篇章,那是他在夔州时所作。
山东战事还未平息,峡中女子家境贫困,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为继。
我们国家的风俗与此不同,赋税不重,百姓安宁。
八月里,诗人们歌唱丰收的成果,闲暇之余也参与农事。
砍柴这样的活儿虽辛苦,但自古以来,人民的生计全靠勤劳。
地方官员深知民情,农忙时节也不怕早起劳作。
将来宴席上,你们要记住这些,让皇宫中的人也能理解民间的疾苦。
鉴赏
诗人通过对山东健妇和峡女的描写,表达了对劳动人民辛勤工作的同情,以及对战争给民间带来苦难的深刻感慨。开篇即点出“君不见”两次,引发读者对于身边事物的关注和反思。这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时代背景下人民生活状况的一种写照。
山东健妇把犁耕地,子美为赋兵车行,是对北宋时期连年战争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严重影响的一个描绘。诗人读到此情此景,不禁三叹息,感慨万千。此处的“尚想青天闻哭声”,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上苍的渴望,以及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
接下来的“峡女生涯在两脚”一句,则是另一种生活的写照。峡女家贫,无力升华,鬓发飘萧,形象凄凉。诗人三复读此,不禁感慨。此处的“亦是子美夔州作”,则是在强调子美(即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创作地位,以及其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山东征战苦未平,峡女家贫无㪷升”两句,是对前文的总结。战争和贫困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一大痼痛,而这些问题在诗中被生动地展现出来。
“吾邦之俗异于是,赋调不苛闾里宁”一句,则是在表达诗人对于不同地方风俗的观察,以及对文学创作应与民间生活紧密结合的认识。八月诗人歌载绩,馀暇不如同力穑,是在强调文学创作应当反映现实,讴歌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
“况复樵枯良易易,自昔民生在勤力”两句,则是在表达对古今劳动人民勤勉不息精神的赞美和肯定。通守于民情最亲,劳农不惮行侵晨,是诗人对于管理者应深入民间,了解民情,以及对农业生产中劳动者的辛勤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最后,“他日席前须记取,要使深宫识苦辛”则是在呼吁未来应当铭记这份辛劳,让深宮中的统治者也能感受到人民的苦难。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期望,更是对整个社会的一种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