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水净磨碧铜,秋山先作归意浓
出处:《送通判周监丞》
宋 · 王庭圭
秋江水净磨碧铜,秋山先作归意浓。
况逢星火羽书急,立马不复能从容。
船中载书三万轴,鸣铙插帜摇秋空。
前年群盗尚蜂午,眼底日压旌旗红。
行春兼督貔虎士,破贼屡奏明光宫。
今年岂料烟尘起,赤白提囊走边吏。
县官飞符急索租,谁能急了官中事。
不如置笏还县官,头巾脱挂西林寺。
诗句留传天地间,时有人来问奇字。
功名正恐未免耳,此役由天不由己。
况逢星火羽书急,立马不复能从容。
船中载书三万轴,鸣铙插帜摇秋空。
前年群盗尚蜂午,眼底日压旌旗红。
行春兼督貔虎士,破贼屡奏明光宫。
今年岂料烟尘起,赤白提囊走边吏。
县官飞符急索租,谁能急了官中事。
不如置笏还县官,头巾脱挂西林寺。
诗句留传天地间,时有人来问奇字。
功名正恐未免耳,此役由天不由己。
鉴赏
这首诗《送通判周监丞》是宋代诗人王庭圭所作,通过描绘秋景与人物活动,展现了官场与个人命运的复杂交织。
首句“秋江水净磨碧铜”以秋江之水清澈如镜,比喻官场环境的清廉公正,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理想官场的向往。接着“秋山先作归意浓”则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形成一种内心的冲突与挣扎。
“况逢星火羽书急,立马不复能从容”描绘了紧急军情的到来,使原本可以悠然自得的生活变得紧张不安,体现了官场责任的重大与紧迫性。
“船中载书三万轴,鸣铙插帜摇秋空”形象地展示了官员处理政务的繁忙与效率,以及其对国家事务的贡献。同时,“前年群盗尚蜂午,眼底日压旌旗红”回顾了过去对抗盗贼的英勇事迹,彰显了官员的忠诚与勇敢。
“行春兼督貔虎士,破贼屡奏明光宫”进一步描述了官员在治理与军事上的双重角色,既需关注民生,又需保家卫国,展现了其多面性与责任感。
“今年岂料烟尘起,赤白提囊走边吏”转折点到来,意外的战事爆发,使得原本平静的生活再次动荡,体现了世事无常与命运的不可预测。
“县官飞符急索租,谁能急了官中事”揭示了官场内部的压力与挑战,县官催租的急迫,反映了基层行政的繁重与复杂。
“不如置笏还县官,头巾脱挂西林寺”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压力的无奈与逃避,选择退隐,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诗句留传天地间,时有人来问奇字”强调了诗歌作为文化传承的价值,即使在远离官场后,仍能留下影响,被后人铭记。
“功名正恐未免耳,此役由天不由己”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认为个人命运有时难以自主,充满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官场生活的复杂性、个人命运的不确定性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功名与自由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