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风俗重圩垾,岁遇丰稔仓箱盈
出处:《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
宋 · 杨杰
洪范八政一曰食,民非稼穑胡为生。
江南风俗重圩垾,岁遇丰稔仓箱盈。
嘉祐六年宛陵郡,积月霖雨妨秋成。
昔之郁郁若云秀,今也泛泛犹青萍。
岂惟百姓失所望,将恐祭祀无粢盛。
集仙到郡为悯恻,斋心命驾祈昭亭。
昭亭山下欲回辙,太阳赫赫辉双旌。
老农乘时得刈穫,清风和气讴歌声。
我知夫子祷已久,由有盛德通神明。
愿公移此福天下,阴阳调燮归和羹。
江南风俗重圩垾,岁遇丰稔仓箱盈。
嘉祐六年宛陵郡,积月霖雨妨秋成。
昔之郁郁若云秀,今也泛泛犹青萍。
岂惟百姓失所望,将恐祭祀无粢盛。
集仙到郡为悯恻,斋心命驾祈昭亭。
昭亭山下欲回辙,太阳赫赫辉双旌。
老农乘时得刈穫,清风和气讴歌声。
我知夫子祷已久,由有盛德通神明。
愿公移此福天下,阴阳调燮归和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诗人杨杰对章学士祈求晴天以助农事的感慨与赞美。诗中首先引用《洪范》中的“食”字,强调食物对于民众生存的重要性,接着描述江南地区重视水利灌溉的风俗,以及丰收年景粮仓满盈的景象。然而,嘉祐六年宛陵郡遭遇长时间的雨水,影响了秋季作物的收成,使得庄稼生长不佳,百姓生活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到祭祀活动的进行。
在这样的背景下,集仙到郡为百姓忧虑,斋心祈祷于昭亭山。昭亭山下的祈祷似乎得到了回应,太阳的光辉照耀着双旌,预示着天气即将转晴。老农得以适时收割,清风和气中传来欢歌笑语,展现出雨过天晴后的喜悦。诗人认为,这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奇迹,更是章学士深厚品德与神明沟通的结果。
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这种福泽能够遍及天下,让阴阳调和,回归和谐的生活状态的愿望。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社会民生的深切关怀,以及对道德品质与自然力量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