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全文

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出处:《上韩公枢密 其一
宋 · 李清照
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
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
如闻帝若曰,岳牧与群后。
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
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
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何必羹舍肉,便可车载脂。
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
谁当可将命,币厚词益卑。
四岳佥曰俞,臣下帝所知。
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
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
嘉祐与建中,为政有皋夔。
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仪。
夷狄已破胆,将命公所宜。
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墀。
曰臣敢辞难,此亦何等时。
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
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
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
单于定稽颡,侍子当来迎。
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请缨。
或取犬马血,与结天日盟。
胡公清德人所难,谋同德协心志安。
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
皇天久阴后土湿,雨势未回风劳急。
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
闾阎嫠妇亦何知,沥血投书干记室。
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
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
葵丘践土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生。
露布词成马犹倚,崤函关出鸡未鸣。
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
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
灵光虽在应萧萧,草中翁仲今何若。
遣氓岂尚种桑麻,残虏如闻保城郭。
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
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清照所作,名为《上韩公枢密(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君主和国家忠心不渝的诗篇。诗中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思想,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切以及个人的政治理想。

开篇“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直接点出了时政背景,天子长时间地处理朝政,显示出对国事的重视。紧接着,“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边疆安全的忧虑和对古代帝王狩猎生活的怀念。

“如闻帝若曰,岳牧与群后。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中,诗人通过引述先祖的话语,表达了对忠诚贤能之士的推崇,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当前政治局势的不满和期待。

“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则表现出了诗人对于古代忠良之臣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缺乏忠诚之士的哀叹。

接下来的“何必羹舍肉,便可车载脂。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则是在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人牺牲,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物质财富的轻视。

随后,“谁当可将命,币厚词益卑。四岳佥曰俞,臣下帝所知”中,诗人通过提问和自称“臣”,表达了对君主的忠诚以及对个人使命的渴望。

在“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一段,诗人自诩为国家栋梁之才,同时也强调了自身对于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紧接着,“嘉祐与建中,為政有皋夔。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仪”则是对历史上杰出政治人物和事件的赞颂,以及对边疆民族关系处理之智慧的肯定。

“夷狄已破胆,将命公所宜。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墀”中,诗人通过对外族政策的成功描述,以及个人对于君主命令的服从,进一步强调了忠诚和使命感。

接下来的“曰臣敢辞难,此亦何等时。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则是诗人表达了面对困难时刻的决心,即便是牺牲个人家庭利益,也要服从国家之命。

在“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中,诗人的忠诚之情达到了顶峰,不仅对自然神灵和祖宗的敬畏,同时也表明了对于皇权的无条件服从。

随后,“单于定稽颡,侍子当来迎。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请缨”则是在描述边疆民族关系处理之成功,以及诗人对君主的忠诚和期待。

“或取犬马血,与结天日盟。胡公清德人所难,谋同德协心志安”中,诗人通过极端的手段(以犬马血为盟)来强调个人的忠诚,同时也反映出对胡公清德之士的推崇。

“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皇天久阴后土湿,雨势未回风劳急”则是在描绘边疆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以及对中央政权恩泽的感激。

紧接着,“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闾阎嫠妇亦何知,沥血投书干记室”中,诗人通过描写边疆战事和人民生活,以及对战争牺牲的哀叹,表达了对于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

“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则是在强调对外族威胁的警觉,以及诗人对于历史战役的记忆和反思。

在“葵丘践土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生。露布词成马犹倚,崤函关出鸡未鸣”中,诗人则是在强调边疆地区的重要性,以及对士族文化传承的重视。

随后,“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中,则是诗人对于手艺工匠的尊重,以及对边疆消息的渴望。

“灵光虽在应萧萧,草中翁仲今何若。遣氓岂尚种桑麻,残虏如闻保城郭”则是在表达对古代智者和隐士生活方式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对于边疆民族关系稳定的期待。

最后,“嫠家父祖安足谋,妻子不必辞。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中,诗人再次强调了个人的忠诚和牺牲,以及对国家和传统文化的敬畏,这一主题贯穿全篇。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描述,以及个人对于国家使命的服从和牺牲,体现了诗人对于忠诚、责任感和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同时,这些内容也反映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边疆民族关系处理之智慧的肯定,以及对中央政权恩泽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