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湿僧巾屦腻,松花沾鹤骨毛香
出处:《寄道林寺诸友》
唐 · 齐己
吟兴终依异境长,旧游时入静思量。
江声里过东西寺,树影中行上下方。
春色湿僧巾屦腻,松花沾鹤骨毛香。
老来何计重归去,千里重湖浪渺茫。
江声里过东西寺,树影中行上下方。
春色湿僧巾屦腻,松花沾鹤骨毛香。
老来何计重归去,千里重湖浪渺茫。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吟兴:作诗的兴趣或灵感。异境:奇异或非同寻常的环境。
旧游:昔日的游历或游玩的地方。
静思量:静静地思考或回忆。
江声:江水流动的声音。
东西寺:泛指位于江边的东西方向的寺庙。
树影:树木投下的阴影。
上下方:指在树木间上上下下穿行的道路。
春色:春天的景色。
湿:使湿润。
僧巾屦腻:僧人的头巾和鞋子因湿润而显得油亮。
松花:松树的花粉或花朵。
鹤骨毛香:鹤的羽毛沾上花香,比喻高洁与香气。
老来:年老之后。
何计:有什么办法。
重归去:再次回去。
千里重湖:形容广阔的湖面。
浪渺茫:波浪广阔无边,看不清远方。
翻译
我总是偏爱在奇异之境吟诗寄情,往昔的游历常在静谧中细细回味。江水潺潺流经东西座落的寺庙,在树木的斑驳影子里穿梭于高下之路。
春雨润湿了僧人的衣履,显得格外细腻,松花飘落,沾染鹤羽,散发出清雅之香。
年岁已高,如何规划再次回归那片故地,只见茫茫千里的湖泊波浪浩渺无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道林寺一带自然景色的深情吟咏与怀念。"吟兴终依异境长,旧游时入静思量"表明诗人对于那片异乎寻常的风景有着浓厚的情感,每当旧地重游,便沉浸于安静的思考之中。
"江声里过东西寺,树影中行上下方"则描绘了诗人在江边寺庙间穿梭,身处树荫之下的景象,给人一种超然世外的感觉。这里的"东西寺"可能是指道林寺附近的某些寺庙,而非具体指代。
"春色湿僧巾屦腻,松花沾鹤骨毛香"中,"春色"指的是春天特有的温润而明亮的光景,这种光景让僧人的鞋子变得湿润且有着泥土的气息;"松花"则象征着纯净和高洁,它们沾染在鹤的骨骼上,甚至让鹤的毛发都带上了松花的清香。这里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突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一面。
最后两句"老来何计重归去,千里重湖浪渺茫"表达了诗人到了晚年,对于那些远方的寺庙和自然景观仍然怀有深厚的情感,希望能够重返,但又觉得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让这成为一件难以实现的事情。这里的"千里重湖浪渺茫"形象地描绘了这种隔绝与遥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