眠牛才封一抔土,鹤归已怪三千年
出处:《仁甫次弟余韵》
宋末元初 · 方一夔
造物儿戏多猜嫌,百年丑好两能全。
眠牛才封一抔土,鹤归已怪三千年。
乐天永叹北邙冢,后山恸哭南阳阡。
从来贤达总如此,谁能羽化随飞仙。
眠牛才封一抔土,鹤归已怪三千年。
乐天永叹北邙冢,后山恸哭南阳阡。
从来贤达总如此,谁能羽化随飞仙。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方一夔所作,名为《仁甫次弟余韵》。诗中探讨了生命与死亡、自然规律与人类情感之间的深刻矛盾与和谐。
首句“造物儿戏多猜嫌”,以一种戏谑的口吻表达了对自然界现象的不解与好奇,暗示了人对生命起源和终结的困惑。接着,“百年丑好两能全”则揭示了生命过程中美与丑、善与恶并存的现实,强调了人生经历的复杂性。
“眠牛才封一抔土,鹤归已怪三千年”两句,通过牛与鹤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短暂与永恒的对比。牛死后仅留下一小抔土作为其存在的证明,而鹤的归去则被赋予了时间的无限延长,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不朽。
“乐天永叹北邙冢,后山恸哭南阳阡”引用了两个典故,乐天的长叹与后山的痛哭,分别代表了对生死无常的无奈与哀伤,以及对逝者的怀念与悼念。这两句话展示了人类面对生死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也有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
最后,“从来贤达总如此,谁能羽化随飞仙”表达了对贤达之士命运的感慨,无论是生前的荣耀还是死后的哀悼,都是生命旅程中的必然部分。诗人在此提出疑问,谁能像传说中的飞仙一样,超越生死的界限,实现真正的解脱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命、死亡、自然规律与人类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方一夔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与反思,以及对生死轮回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