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家人物照青汗,曲江犹识胡雏乱
宋 · 王庭圭
君不能徒步上书献天子,又不能移书帝城结王公。
欲将笔力扛九鼎,纸上有说能平戎。
宣和治极久忘战,羯奴骑马嘶淮甸。
是时犹屯百万师,无人北向放一箭。
大臣搏手知何为,草间公卿儿女啼。
至今谋国无上策,读君断藁令人悲。
君家人物照青汗,曲江犹识胡雏乱。
他年论事要回天,应向荆州寻好汉。
欲将笔力扛九鼎,纸上有说能平戎。
宣和治极久忘战,羯奴骑马嘶淮甸。
是时犹屯百万师,无人北向放一箭。
大臣搏手知何为,草间公卿儿女啼。
至今谋国无上策,读君断藁令人悲。
君家人物照青汗,曲江犹识胡雏乱。
他年论事要回天,应向荆州寻好汉。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庭圭所作,名为《张持操携徐献之侍郎书见访兼出示著述中兴论诸杂文为赋诗一篇以文轴还之他日亦录寄献之也》。诗中表达了对张持操及徐献之侍郎的敬意,并通过他们的来访与展示的著作,探讨了国家兴盛与和平的主题。
诗的开头提到张持操无法通过常规途径接近天子或结交权贵,而是凭借自己的笔力和智慧来寻求解决国家问题的方法。这种不拘一格的进取精神,体现了诗人的赞赏之情。接着,诗人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国家虽处于极盛时期,却长期忽视军事准备,导致外敌入侵的情景。此时,百万大军驻扎,却无人敢出兵抵御,反映出朝廷内部的无力与混乱。
诗中进一步指出,面对国家危难,大臣们束手无策,百姓在草间哀嚎,表现出社会的动荡不安。诗人感叹于当时缺乏有效的国家策略,表达了对张持操等人所著述的中兴论和杂文的深切同情与理解。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也寄托了他们对于国家未来的希望与期待。
最后,诗人预见到将来有人会依据这些著作来扭转乾坤,寻找能够拯救国家的英雄。他特别提到了“荆州”,可能是指此地曾涌现出许多英雄豪杰,暗示着未来或许会有来自荆州的杰出人物,承担起拯救国家的重任。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忧虑,同时也对那些勇于思考、敢于担当的智者给予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