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尘梦来看竹,妆点閒情坐有僧
出处:《秋日过竹堂》
明 · 文徵明
爱此萧条远市声,山门端不厌频登。
破除尘梦来看竹,妆点閒情坐有僧。
雨后秋光分短菊,樽前风味擘新橙。
兴怀先哲经游地,欲继高踪愧未能。
破除尘梦来看竹,妆点閒情坐有僧。
雨后秋光分短菊,樽前风味擘新橙。
兴怀先哲经游地,欲继高踪愧未能。
鉴赏
这首《秋日过竹堂》由明代诗人文徵明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访竹堂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历史文化的追思。
首联“爱此萧条远市声,山门端不厌频登”,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喜爱之情。山门作为进入自然的门户,诗人不厌其烦地多次攀登,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
颔联“破除尘梦来看竹,妆点閒情坐有僧”,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探访竹林的情景。在竹林中,诗人仿佛能暂时忘却世俗的烦恼,与清风、竹影、僧侣共同享受这份闲适与宁静。这里的“破除尘梦”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摆脱尘世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颈联“雨后秋光分短菊,樽前风味擘新橙”,则将视线转向自然界的细微变化。雨后的秋日,短小的菊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娇艳,而樽前的新橙则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与雅趣。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品味。
尾联“兴怀先哲经游地,欲继高踪愧未能”,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古代贤哲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未能达到他们高度的自谦之意。通过回顾历史上的文化遗迹,诗人不仅抒发了对过往文化的怀念,也暗含了对自己追求更高境界的期许。
整体而言,《秋日过竹堂》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