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乙志草堂,挑烟遂成图
出处:《天池石壁为铁雅赋》
元 · 张雨
尝读枕中记,华山閟中吴。
神泉发其颠,青壁缭其隅。
春风四山来,群绿互纷扶。
羽觞曲折行,浮花与之俱。
采珠搴薜荔,洗玉弄芙蕖。
聱叟颇好名,石洼作鱼湖。
鸿乙志草堂,挑烟遂成图。
而此涤烦矶,阅世如摴蒲。
发兴云林子,盥手与我摹。
居然缩地法,挈入壶公壶。
神泉发其颠,青壁缭其隅。
春风四山来,群绿互纷扶。
羽觞曲折行,浮花与之俱。
采珠搴薜荔,洗玉弄芙蕖。
聱叟颇好名,石洼作鱼湖。
鸿乙志草堂,挑烟遂成图。
而此涤烦矶,阅世如摴蒲。
发兴云林子,盥手与我摹。
居然缩地法,挈入壶公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阅读《枕中记》后,对华山神秘仙境的想象和对天池石壁的赞叹。诗人通过描绘神泉从山顶涌出,青色峭壁环绕,春风拂过,山色翠绿交相辉映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生机。羽觞在山间蜿蜒,花瓣随流,采珠摘果的活动增添了诗意。诗人提及“聱叟”和“鸿乙”两位人物,他们似乎也有着相似的隐逸情怀,将山水寄寓于自己的理想世界中。
"石洼作鱼湖"和"挑烟遂成图"表达了对山水景色的细致刻画,仿佛能化为真实的画面。接着,诗人将此地比喻为洗涤尘世烦忧的场所,如同掷骰子般阅尽人生百态。"云林子"的兴起,诗人洗净双手,邀请我一同描绘这奇妙的场景,仿佛运用了传说中的缩地术,将这一切收入壶中,寓意着超脱现实的隐逸理想。
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富有哲理的山水画卷,体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