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泽乘车知道在,折腰那久滞风尘
出处:《送姚秘校归霅》
宋 · 胡宿
苕溪曾是忝朱轮,鸣鹿当年预送宾。
楚国频嗟三献璞,汉廷裁得半通纶。
劳歌未免吟梁甫,作赋还应问大钧。
下泽乘车知道在,折腰那久滞风尘。
楚国频嗟三献璞,汉廷裁得半通纶。
劳歌未免吟梁甫,作赋还应问大钧。
下泽乘车知道在,折腰那久滞风尘。
鉴赏
这首诗《送姚秘校归霅》由宋代诗人胡宿所作,通过对友人归乡的深情描绘,展现了深厚的情谊与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首联“苕溪曾是忝朱轮,鸣鹿当年预送宾”,以苕溪和鸣鹿为引子,巧妙地将友人昔日的荣华与今日的归隐联系起来,既表达了对友人过往辉煌的追忆,也暗含了对其归隐生活的理解与尊重。
颔联“楚国频嗟三献璞,汉廷裁得半通纶”,运用典故,借楚国珍视美玉和汉廷选拔人才的典故,寓意友人虽才华横溢,但仕途多舛,表达了对友人命运的感慨与同情。
颈联“劳歌未免吟梁甫,作赋还应问大钧”,通过“劳歌”和“吟梁甫”的形象,展现了友人在仕途上的辛劳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友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未来可能的期待。
尾联“下泽乘车知道在,折腰那久滞风尘”,以“下泽乘车”比喻友人归隐后的轻松自在,与“折腰”形成对比,强调了对友人摆脱官场束缚、回归自然生活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丰富的典故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其归隐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