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凉旧宅成荒士,零落残生敢诉天
出处:《赈饥于临湘途中怆然有感》
明 · 苏仲
匹马行行路几千,许多人户断炊烟。
凄凉旧宅成荒士,零落残生敢诉天。
济世极知无妙策,救荒其奈缺官钱。
欲将一本饥民籍,泣向君王上彩笺。
凄凉旧宅成荒士,零落残生敢诉天。
济世极知无妙策,救荒其奈缺官钱。
欲将一本饥民籍,泣向君王上彩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漫长的路上,所见的荒凉景象触动了他的心弦。首句“匹马行行路几千”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旅途的遥远与孤独,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疲惫。接着,“许多人户断炊烟”一句,通过炊烟的消失,形象地展现了战乱或灾荒后人们生活的困苦和绝望,炊烟的断绝象征着生计的中断和希望的破灭。
“凄凉旧宅成荒士,零落残生敢诉天”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悲凉的氛围。旧日的家园如今已成废墟,居住其中的人们生活凋敝,连向苍天诉说苦难的勇气都没有,表达了百姓在困境中无力抗争的无奈与悲哀。
“济世极知无妙策,救荒其奈缺官钱”揭示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面对民生疾苦,他深知没有灵丹妙药可以解决,而官府资金的短缺更是加剧了救助的难度,体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和批判。
最后,“欲将一本饥民籍,泣向君王上彩笺”表达了诗人想要为饥民发声,通过书信向君王反映情况的意愿。这一举动既展现了诗人对底层民众深切的同情,也反映了他对权力阶层的期待,希望能够得到关注和帮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改变现状的渴望和努力。